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同为六类重性精神障碍,根据本人在临床上多年的观察和总结,发现精神分裂症与双相障碍不仅在发病机制上有共通之处,在康复治疗方面也有相似之点,让我们一起来透过两者的异同点,来剖析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的关键点。
作者提示:如果本文的观点与你有所冲突,可以在文后留言探讨,但拒绝攻击性言论。也欢迎患者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一起来分析探讨这个问题。对于积极参与讨论的患者,将会邀请部分人员参加内部交流。
一、精神分裂症与双相障碍在病因层面的异同
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都可能存在神经系统结构或功能方面的缺陷,都存在安全感不足、自我价值感较低、自我认同感较差等心理发展的共性问题。
不同之处在于双相障碍患者的心理发展水平,比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成熟度要高一些,也有少部分是相近的,甚至是相反的,因而双相障碍患者也有可能出现分裂症状,过去称之为分裂样情感障碍,现在用ICD-10来说,就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突出问题在于安全感和价值感问题,而双相障碍患者主要在成长过程中,人格被贬损、需求被漠视、情感被践踏的问题比较突出。这里的问题,未必是我们家长所理解的问题,而是在儿童心理层面的问题。
儿童和成人分属于两种不同的心理世界。儿童因为弱小,无力反抗,所以常常成为受害者,在成人理解意义上不算问题的问题,都有可能对儿童的心灵造成巨大伤害。
一个人无论是在身体和心灵上受到攻击和伤害,都不可避免地产生愤怒情绪,并为此去改变现状,保护自己,但是孩子在家长和成人面前,话语权和自卫能力非常弱小,为了生存下来,只有将痛苦和愤怒压制下来,但是并不会消失,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不断地在反抗不断地失败,愤怒情绪在水涨船高,绝望和悲哀之情也是油然而生。
情绪在不断地反复恶性刺激中爆发后,甚至出现攻击行为,甩东西,搞破坏,最后往往以孩子妥协而告终,看似问题被解决,被平息,实际上只是暂时的平静,心中对现状的不满、悲哀、愤怒,根本没有得到真正的平息,一场更大规模和强度的爆发正在酝酿之中。
直到有一天,被压抑已久的火山,终于被一件不期而至的事件彻底点燃,这件诱发事件可能对孩子来说很重要,也有可能是微不足道,但是它却彻底点燃了沉积已久的火山,所有的愤怒、悲伤、痛苦等反应全部被激发,如同巨大的冲击波,将孩子的精神防卫系统,冲得七零八落,精神状态完全失控,过去没有得到补偿的精神诉求会以另一种反向的或是过度的反应表现出来,夸大、吹牛、情绪高涨、无所不能、疯狂花钱、精力充沛等躁狂表现全部出来。
然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患者最终发觉自己还是那么的可怜和渺小,自己的所有挣扎都是无效的,自己什么都改变不了,同时因为自己最强烈的愤怒对象,往往是自己的父母、孩子、配偶等重要他人,所以伦理道德又像一把紧箍咒,牢牢地套在自己的脖子上,勒得患者无法呼吸,于是又从一个躁动兴奋的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悲哀、绝望、无助、无力,什么都不想干,心如死灰,从躁狂状态转入抑郁状态。
然后患者深处改变命运的渴望不会消失,于是就在兴奋躁动和抑郁低落状态之间交替呈现,就是我们临床上那种常见的双相表现。根据我对住院患者的统计,这样住院的患者约为住院精神病患者的15-20%,60%以上是精神分裂症患者。
二、精神分裂症与双相障碍在治疗层面的异同
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传统的治疗是有明显的区别的,而现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出现,使两者的治疗区别逐步减少了。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主要使用了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等,现在主要使用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氨磺必利、帕利哌酮、阿立哌唑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i治疗精神分裂症。
而双相障碍的传统治疗主要使用情绪稳定剂,如碳酸锂、丙戊酸盐等,现在除了使用传统药物以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等,也常常被用来治疗双相障碍,并且也可以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从治疗层面上,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使用药物的交叉情况来看,也间接地说明了两者在病因层面,也可能存在交叉的发病机制,间接地验证了上述猜想。
三、精神分裂症与双相障碍的异同对康复治疗的启发
我是盐城心理医生张怀礼,从事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精神心理疾病诊治30年,并首次提出了功能性精神障碍四维康复模型,不仅可用以解释这些精神障碍的发病路径,也可以对精神分裂症与双相障碍的康复治疗和心理行为训练提供指导性路径。
精神分裂症与双相障碍的治疗除了规范使用药物治疗以外,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治疗主要应放在安全感、价值感、认同感的重塑上,而双相情感障碍心理障碍的重点,应放在多重心理创伤和人格层面的修复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发展水平,总体上不如双相障碍患者来得成熟,心理创伤的修复安全感、价值感、认同感重塑要容易一些,在临床上也可以发现双相障碍的残疾程度通常要比精神分裂症的残疾程度要轻。
功能性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与双相障碍,不是纯粹的生物学病变,而是具有生物学和社会学双重属性的边缘性疾病,在康复治疗方面,除了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之外,对患者社会功能的修复和训练,也是影响预后、影响社会回归的重要变量,精神障碍的康复治疗,最终都应以促进患者回归社会、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适应社会生活为目标。
我是
盐城心理医生张怀礼,做有温度的精神科医生,专注分享植物神经紊乱、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症等疑难杂症心理行为训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