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精神疾病的严重程度评分的话,精神分裂症绝对是排在第一位的精神疾病。
在全世界的人口中,有1%的人得过精神分裂症或曾经患过精神分裂症。
它一般在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得病,严重影响病人的自我认识的建立、社会关系的扩张和职业学业的发展。
一旦发展为慢性疾病,将影响病人一生,同时也会给病人的家庭带来严重负担和压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调查显示,精神分裂症在所有常见疾病的经济负担情况中,占第8位。在常见疾病导致残疾的排列中,占第3位。据统计,在我国,有约万人正在患有精神分裂症,是我国导致精神残疾的最主要疾病。
而如果论疾病复杂程度,精神分裂症依然是最复杂治疗最困难的精神疾病。单单疾病主要分型就包括9种。而它的疾病表现,几乎涉及精神疾病所有的表现形式,包括认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异常表现,并且导致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职业能力、社会能力的全面损坏。
同时对于疾病研究的投入,也是精神疾病中最大的。目前关于它的得病原因的研究,就包括遗传学研究、母孕期研究、神经发育研究、脑结构研究、神经生化研究、炎症反应研究到社会和心理学研究等,几乎涉及了全部的医学研究范围,但到目前为主,大多数精神病学专家依然认为,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障碍。
以至于大多数人的概念中,精神分裂症就等于“精神病”,而“精神病”就是精神分裂症。但实际上精神疾病包括上百种疾病类型。
总之,精神分裂症是所有重大精神疾病综合征中最难以定义和描述的。
那么精神分裂症到底是怎么被发现的,并且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定义呢?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精神分裂症的前生今世。#精神分裂症#
一、精神分裂症被确认之前
精神分裂症的研究历史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被笼统地进行精神疾病研究,第二个阶段是单独确定为一个疾病之后。
其实关于精神疾病的研究起步非常早,可追溯到我国古代、古希腊、古埃及、古印度等,都有关于精神疾病的文献。
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我国的殷商末年记载的《尚书·微子》中,就有“我其发出狂”的语句,这其中的“狂”更像是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描述。
在秦汉时期的《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等医学著作中,就有“狂”“躁”“谵妄”“癫”“痴”“痫”等疾病症状的名称其中的“狂”也可说是精神分裂症的早期描述。
在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曾建立了第一个精神疾病的分类:癫痫、躁狂、忧郁、偏执,而这其中的“躁狂”和“偏执”的描述,更像是精神分裂症的特点。
在公元年至17世纪的中世纪欧洲,宗教神学统治下,精神疾病患者被视为魔*附体,采用拷问、烙烧、坑害等酷刑来处罚,使精神病患者处于十分悲惨的境地。
在14世纪到17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精神疾病患者被驱逐和禁闭,有些国家甚至采取建造“愚人船”将患者送上海洋上的孤岛的做法。
在18世纪法国大革命后,法国医生比奈尔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提出解除患者的枷锁和以人道主义态度对待精神病患者的口号,他把精神病分为忧郁症(智力功能障碍)、躁狂症(伴有或不伴有谵妄的神经兴奋过度)、痴呆(思维过程的障碍)、白痴(智力及情感的消失)四类。其中的躁狂症更多地包括了精神分裂症的患者。
可以看出,在19世纪以前,精神分裂症并没有被从精神疾病中单独分离出来,而是和躁狂等症状混在一起。
真正把精神分裂症独立出来研究要从法国精神病学家莫莱说起。
二、精神分裂症的确立和发展
19世纪中叶的年,法国的精神病学家莫莱,发现在精神病人中,有一些精神病人没有经历任何刺激、也没有外界原因,在青年时期就表现为精神退化的现象,他把这些病例单独列出来,命名为“早发痴呆”。这其实是精神分裂症单纯型的表现。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精神分裂症病人单独列为一种疾病。
19世纪后叶的年,法国精神病学家郝克尔发现一些精神病人是在青春期发病,表现为荒谬、愚蠢、淘气的表现,并逐渐出现精神衰退,他把这一类精神病人称为“青春期痴呆”,其实这是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的表现。
19世纪后叶的年,德国一家精神病疗养院院长卡尔鲍姆,发现一些精神病人出现静止不动、摆姿势、缄默、做*脸、行为刻板、模仿和像蜡像一样静止不动的表现,他对这些病人单独研究,并给这种疾病命名为“紧张症”,这其实是精神分裂症紧张型的表现。
在19世纪后叶的年,著名的德国精神病学家克雷丕林,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他发现以上疾病,都是在青年得病,并逐渐精神衰退,虽然表现不一,但其实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表现形式,他把这些疾病统一称为“早发性痴呆”。这可以说是精神疾病最早的生物学模型。同时他也充分考虑了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因素。
20世纪早期的年,瑞士精神病学家布鲁勒对克雷丕林提出的“早发性痴呆”进行了大量细致的研究发现,这类疾病以情感、联想和意志障碍为主要表现,但他们的中心问题是人格的分裂,因此他提出了“精神分裂症”的概念,并且他首次给精神分裂症进行了定义,提出了著名的“4A”症状,即:①联想障碍;②情感淡漠;③内向性;④矛盾情感。虽然现在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早已改变,但4A症状依然被很多精神科医生重视,作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参考之一。而且他也提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结果并不是全部都转变为精神衰退。
他的“精神分裂症”定义,最终迅速地被大家接受,精神分裂症的命名被确定了下来。
不过布鲁勒的“4A”症状,忽视了关键性的幻觉、妄想和紧张症等症状的重要性,认为它们都是继发性症状,也使得精神分裂症的诊断被扩大化了。
到年,精神病学家库尔特·施奈德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精神分裂症的“一级症状”,包括:①争论性幻听(听到几个声音在争论自己);②评论性幻听(听到几个声音或广播中在评论自己);③思维鸣响(认为自己的思想以声音的方式向外广播);④思维被扩散(感觉自己的想法外人都知道了);⑤思维被撤走(感到自己的思想被一下子夺走);⑥思维阻塞;⑦思维插入(头脑中突然出现一个不属于自己的想法);⑧躯体被动体验;⑨情感被动体验;⑩冲动被动体及妄想知觉。并且提出了明确的诊断方法,也提高了诊断的可靠性。
直到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最新更新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简称ICD-10),它对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基本上延续了施奈德的“一级症状”诊断,并且把精神分裂症分为9种类型,包括: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未分化型、精分后抑郁、残留型、单纯型、其他型和未特定型。
时至今日,精神分裂症作为一个标准化诊断的疾病,因为它的发病原因依然是个未知数,很多症状的表现和有效性还不确定,而对于疾病的概念和诊断界定也有很多的争论,也行直到精神分裂症的起病原因真正被破解的那天,才能把精神分裂症正式的确定下来。这需要脑科学、影像科学、分子生物学、基因遗传学等多学科的发展,以及科学家和精神病学家的不懈努力,希望那一天早日到了。
以上就是本期的内容,如果您喜欢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