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下文字实录中,陈红梅主任解答了不少抑郁症患者、家属关心的问题:
如果发现家人、朋友得了抑郁症,该如何应对?
确诊了抑郁症、或多次复发后到底是不是要终身服药?
听抑郁症患者倾诉时,我们如何注意说话的方式?
以下根据“名医在线”陈红梅主任网络直播视频整理。
主持人:下面请陈老师接着讲一下,如果发现了家里的人有抑郁症、微笑型抑郁症以后,接下来应该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陈红梅:当我们发现家里人有抑郁症的时候,首先这是我们自己的判断。这个判断到底准不准?我们应该尝试跟家人沟通,你最近遇到什么困难了?最近感觉你好像状态不太对。
如果你能够去跟他沟通,他愿意跟你说,那么可能还好解决一些。因为很多在初期抑郁的人,他可能会有一些委屈、压抑和不满,沟通以后也许这个事情就过去了。如果说沟通以后发现确实有问题,我建议在征求他意见的前提下,去做一些相应的测评,判断一下到底是不是抑郁症,是属于抑郁症的轻、中、重的哪个程度。
如果他愿意去后面就好办,跟医生沟通如何解决就好了。如果他不愿意去,那么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要去看他现在的状态到底有没有危险性,对他个人的影响是什么样的。
比方说,很多人抑郁以后不想上学了,辞掉了工作或者说想自杀。对于能不能不上学或辞掉工作,我们可以跟他讨论。但如果是要自杀,这个是必须带他去看医生的,这是没有商量的。在生命面前,这个是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
那么刨去去看医生、得到明确诊断以外,我们家人能做的更多的是倾听,听听他到底在想什么,他希望我们做什么。
另外,我们要对他的在这段时间里一些不够好的行为,要更多地接纳和包容。尤其是,比方抑郁症患者最典型的一个表现就是他心情不好了以后,他不愿意动。他可能感到非常疲惫、疲乏,浑身不舒服。可是我们不知道,我们就容易说“你怎么那么懒”,“你有什么可不高兴的”,“我对你太失望了”,等等。
这些东西是我们很直接的一个理性反应,可是对于患者来说,有可能是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有可能会让他彻底跟你不再说了、不再表达他的负面情绪了。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不要这样带有评价性、批判性、指责性地去说他。因为即使你不说他,他已经认为自己很不好、很懒,很自责、很自卑了,他已经把你想跟他说的这些话想了很多遍了,他就是这么认为他自己的。
这个时候我们千万不能再这样说他,而更多的是引导他。比方说你可以陪着他,他愿意说,你就让他说一说;他不愿意说,那么你可能就充当一个存在就好。他会发现有人是关心我的,但是又不指责我。他也想努力调整,只是他可能力量不够、或者调整不好,我们要对他的一些所谓的懒、自卑、不出去,还有那种负面想法,我们要更多地包容,给他一段时间去调整一下。
所以,在这个时候,如果说他非常不想谈的话,我不鼓励家属一定要深挖,不一定要弄明白各种的理由和原因,没有必要。只需要你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更多一些陪伴,然后留一只眼睛留意患者的安全就好了。
主持人:谢谢陈老师。您刚才解释,轻、中度的是可以在家人的帮助下治愈的,那能不能再接着介绍一下,一些相对比较重的抑郁症患者,在医院里通常会接受一些什么样的治疗呢?
陈红梅:如果是中、重度以上的抑郁症,可能适时地要启用药物调整了。因为如果长时间抑郁的话,患者的整体状态可能会越来越脱离人群和社会,这对他的未来是影响比较大的。这个时候最快的是药物治疗,但同时也结合自我调整、心理疏导,做一些运动,都是很有必要的。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我们可能会根据患者本人不同的情况、不同的需求、不同的临床症状,跟他去商讨治疗方案。所以,我非常认同“医患的联盟”,我们需要家属、患者和医生在一起,首先把症状讨论和需求讨论清楚了,然后一起商量一个治疗方案,并且坚持下去。
当然,如果抑郁症非常重,比方说患者不吃不喝,甚至有严重的自杀意念时,这时候可能要采取强制治疗。如果情况十分紧急的话,会采取一些立竿见影的治疗。比如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可能很快、三两次治疗后,病人的情绪马上有一个大的变化。当然,像重复经颅磁刺激,一些中医的针灸和汤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帮到患者。但是药物治疗是最核心的,对中重度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坚持药物治疗是非常很必要的。
主持人:听到这里陈老师,我有一个疑问。咱们在看一些影视作品或小说时,都会提到精神类药物会有一些副作用,这个说法到底是不是真的?
陈红梅:精神科的抗抑郁剂也好,调整情绪、稳定情绪的药也好,多少都会有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这个是事实。但是相对于严重的抑郁情绪对我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影响,我觉得,药物的这些副反应和弊端完全比疾病本身对我们造成的伤害要小得多。
比方说,当我们严重抑郁时,我们都要自杀了,我们多次实施自杀了。这个时候药物的副反应就不是第一考虑了,我们应该马上利用药物把情绪改善,这是最重要的。
另外,即使药物有副反应,但针对个体患者来说,我们可以选择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