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宝宝知道唯愿你好。
看到朋友转发的一条消息后,点了进去然后看到,一位年轻的妈妈因为产后抑郁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一位嗯妈得知这个消息后,用她的笔画了这样一幅画。
妈妈请你不要不开心
自己当时看到的时候内心触动很大,大概没有经过过产后抑郁症的人是无法明白这样的感受吧,那些人也想不通为什么她看似好好的一个人会选择自杀。
回想自己坐月子的情景,也还历历在目。生完孩子后自己心情还算好,就算我自己家一个人都没有来,但是公公婆婆和老公对我还是照看有家。第四天后老公就因为工作原因必须离开,不想哭的自己还是没有忍下来,那是第一次哭吧。也是从老公走后,自己想的就多了,加上月子期间规矩比较多,不让洗头洗澡,这不能那不能,没奶的时候婆婆也会说几句,而且有时候伤口痛,老公不在不方便,总之当所有的事情都凑到一起来的时候,就感觉整个人都崩溃了,此时最需要的人又不在身边,所以情绪就一发不可收拾,脑子里各种乱想,也哭好多次。后来在一本书上看到关于产后抑郁症,自己对照了一下发现自己也有轻度抑郁了,赶紧整理自己的情绪,成天和老公聊天说话,多想宝宝少想一些不开心的事,总算把自己的情绪带了回来。
很多人其实不知道什么是产后抑郁症,特别是那些年代的人,她们所知道的月子里的人很小气,很容易就哭,她们觉得很正常慢慢就会好起来的,其实不是她们不重视,是因为那些年代教育的缺陷。我自己的妈妈也一样,说月子里的人小气,一直叮嘱我月子里不要哭。可是她也不知道这个问题要怎么去解决。
下面来说说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分娩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引起产后抑郁症的因素有两大类,一是心理因素:有的产妇一时无法从女性的角色转变为母亲,有些不适应难以克服做母亲的压力。有的家庭“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生了女儿会有一些心理压力。好多妈妈生完孩子后奶水没有及时来,婆婆老是念叨也会让妈妈觉得烦躁。还有就是产后老公的不关心不作为,也会让妈妈情绪低落。二是生理因素:女性从怀孕到分娩,体内的激素出现一系列的变化。还有就是生完孩子后身材走样,皮肤变差,又没有时间去打理自己,有时候会对自己感到厌恶也怕老公嫌弃,特别是老公不在身边,总会担心他是不是出轨什么的,一想到这些也容易情绪低落。
如何预防产后抑郁,给一些小建议。
如果你还没有生孩子,建议你多看看关于产前产后的书,去适应一下自己妈妈的角色。
如果你自己有了孩子,调整好心态,生男生女不是我们想就能够决定的,所以不要过多的在意。
放松自己的情绪,可以看看书,听听音乐。除了月子里平时多带宝宝出去走走,呼吸新鲜的空气。和别的妈妈一起交流带孩子的经验,让自己面对问题不再手足无措。
和婆婆的育儿观念不同,也不要一味否决,毕竟她们也是当过妈妈,她的那些经验被人说得一文不值她一时也难以接受,觉得她做的不对可以委婉点告诉她,或者通过老公和新闻的途径告诉她。月子里大多数时候需要婆婆照顾,对于她们的付出要感恩,不要自己一有情绪就对着她们发脾气,谁也不欠你的。婆婆爱念叨,让她去吧,自己只听就好。
寻求家人的帮助,这一点特别重要,而最需要找的人就是老公了。因为他不仅是一个爸爸,也是一位丈夫,要告诉他别有了孩子忘了你这个为他生孩子的妈妈,心里有想法的时候记得随时说出来,你不说出来他是不会懂你的需求的。千万不要憋在心里那样真的很容易出问题,不想和老公说的事也可以找朋友倾述,当然我还是觉得老公比较好说。如果你的老公也和我老公一样不在身边,记得体谅他因为他要养家也不容易。
育儿的路上并不容易,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的问题,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吧,努力做好每件事,让一切都变得舒畅起来吧。
一起来测测你有没有产后抑郁吧,测试题来自于网络。
1白天情绪低落,夜晚情绪高涨,呈现昼夜颠倒的现象。
2几乎对所有事物失去兴趣,感觉到生活无趣无味,活着等于受罪。
3食欲大增或大减,妈咪体重增减变化较大。
4睡眠不佳或严重失眠,因此白天昏昏欲睡。
5精神焦虑不安或呆滞,常为一点小事而恼怒,或者几天不言不语、不吃不喝。
6身体异常疲劳或虚弱状态
7思想不能集中,语言表达紊乱,缺乏逻辑性和综合判断能力。
8有明显的自卑感,常常不由自主的过度自责,对任何事都缺点自信。
9有反复自杀的意图或企图。
10第一种情况:如果你这9道题的答案,你有5条答“是”的话,且这种状态持续了两周时间,那么你就要怀疑自己是否遭遇产后抑郁症。
11第二种情况:如果这9道题的答案只有1条答“是”,但是每天出现,那么作为新手妈妈的你也应该警惕自己是否患上了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很多时候并不被人们重视,如果你感觉自己有轻度产后抑郁症了请及时调整情绪。如果已经很严重了记得告诉家人并及时就医,不要因为别人的言行害了自己影响家人,要记得你的宝宝还嗷嗷待哺,要记得你的父母还等你孝敬。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产后抑郁症,让悲剧不再上演。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给她一个美好的明天。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测试题来自于网络。
文章来自宝宝知道,更多孕产育儿精彩内容,请下载“宝宝知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