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为了回馈老顾客这一年来对我们养生会所的支持,明天晚上在XX大酒店,我们举办答谢老顾客聚餐,您一定要过来啊!”
放下电话,胡女在日程表上记下了这件事。她如约赴聚会,来自不同行业,素不相识的一行人聚在一起,觥筹交错,热热闹闹地吃了一个小群体的“年夜饭”。
然,就是这顿年夜饭,却在若干天后令她“一举成名”。胡女怎么都想不到,聚餐后的她已经成为了新型冠状病*的携带者,她不知道原来在这次聚餐中有武汉人参加。不知情的她,时隔一天后又坐上大巴车,参加某旅行社组织的寺院新年祈福活动。就是这场祈福活动,她又直接感染了另外25个确诊病例,人隔离观察,并且这些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中……
25个确诊病例,占据当日胡女所在城市确诊人数的1/4!!!
如果脑补一下从胡女聚餐后病*扩散的直径范围,每一个被她感染的病人都会以同样成倍的几率继续扩散,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据!怪不得无数网友在朋友圈自我安慰:最大的心愿就是——“好好活着”。
是的,如果时光能够拨回,我想这位胡女士打死都不会去赴约,如果她知道自己因为聚餐感染了病*,哪怕为了自己和家人,她也一定会进行自我隔离。可一切追悔莫及。
还不止胡女,如果时间拨回疫情最初,知道野生动物携会携带致命的新型冠状病*,那么人们一定不会再贪口腹之欲;如果知道病*会人传人,各级一定会严加管理;如果知道病*肆虐起来如此严重,武汉一定不会在封城之前允许万人出城……每一个“如果”背后都是沉重的痛心与追悔莫及。
有太多的人想不明白:人类社会越来越进步,技术越来越复杂,信息增量越来越巨大,为什么在局势失去控制以前,我们居然察觉不到关键的信息?为什么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细节或微小的失误会引起坍塌式崩溃?
来自美国作家作者克里斯·克利尔菲尔德和安德拉什·蒂尔克斯合著的《崩溃》一书,再次印证这个经过对无数大事故细节分析过后得出的相同模式结论:
“一个系统性的崩溃,往往来自一系列的小错误,来自系统的复杂性,以及系统之间的紧密耦合,最终导致无法挽回的大崩溃。”
当今社会,我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系统中,生活、学习、工作、社交……每个活动都自成系统。当系统越来越复杂,当关联度越来越强,一个小小的失误如果被忽视,往往造成无可避免的灾难性大错。
那么,如何用一双肉眼去识别系统中的漏洞?如何防范系统崩塌?如何在爆发不可控的系统中去解决问题呢,从而寻求平和稳定呢?
一、请善待“异见者”
在这场疫情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几乎成为全国人民的信仰力量,那就是“钟南山”。
经历过非典的人们一定不会忘记,17年前的这场疫情一样令人每天生活在惶恐中:不断上升的感染数据、被抢购一空的板蓝根和醋,死亡数据不断传出,可到底得了什么病,却没有人知道。有人说很严重,有人说不过如此,非典感染瞬间蔓延全国。恐慌的不仅是病*蔓延,还有那悬而不解的病因。
这个时候,终于有一个人站出来说了实话,他不顾各方面的压力,说出了“不和谐”的发声。他就是钟南山。
“什么已经控制,根本没有控制!”
“这不是衣原体感染,而是病*!”
记者发布会上,钟南山的这几句话掷地有声,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全国才开始重视起来。
如今,这位敢讲真话,敢啃硬骨头的老人再次站了出来,他的话,给所有人一颗定心丸:只要钟老在,希望就在!
钟院士让我想起了《崩溃》一书中的塞麦尔维斯医生。这位被称为现代流行病医学之父的医生,当年也深受产妇生完孩子后高热死亡困惑。
很多人都认为产褥热是悬挂在城市上空的有*大气,只有塞麦尔维斯不信邪。当他千辛万苦找出病因是由于医生在解剖尸体后没有彻底洗净双手就到了产房进行接生,导致产妇因细菌感染而死亡。病因足够令塞麦尔维斯惊悚,可要把这个病因说服医学界同仁,他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隐瞒真相不是补救的办法!”
长达25年都没有办法说服上司的塞麦尔维斯最终被逼得精神崩溃,成为众人眼里的精神病患者。
直到多年以后,医学界的权威人士才接受了塞麦尔维斯的想法,建立了细菌理论,终于解决了产褥热引发的产妇死亡问题,拯救了亿万产妇。
《崩溃》中,塞麦尔维斯被称为“异见者”。如果我们多珍视“异见者”的声音,也许就会离真相进一步,离悲剧远一些。
然而,当一位异见者并不容易。我们经常随大流思考,以为那是来自同伴压力,事实上台,神经科学证明:渴望保持意见一致,是大脑的固有本性。大脑认为与团队意见有偏差会得到惩罚的信号,于是自动调整为顺从团队的观点。
不同的意见,是现代组织中最珍贵的商品。在一个复杂的、紧密耦合系统中,人们容易漏掉重要的威胁,善待异见者,尊重异见者的声音,也许就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改变事情的走向。
二、如何让“异见者”的声音触达到位?
多年以后,权威人士才接受了塞麦尔维斯的想法,形成细菌理论,终于解决了产褥热引发的产妇死亡问题。
这件事如果放在今天,我们也许自认为才不会漏掉如此明显的事情。但其实,塞麦尔维斯时代的人,也是那么想。时代的局限,即便我们都信仰科学,也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阻力。
现如今,系统越来越复杂,我们时常会感觉到隐藏的风险,产生不安的感觉。那么我们又该用什么方法顺利开口,以充分的理由说服他人呢?
1)魅力学校
这个概念其实源于航空业针对飞行员进行的机组资源管理。把安全重任肩负在整个团队成员中,无论机长、副机长、航班空服人员,大家都有平等的权利提出异议,并承担共同的责任。这种管理模式,成为有效的安全保障。
使命感能够令每一个人对安全做出重大贡献,这种自治的感觉,是驱动人们的最有效方式。
2)软化权利
上级以上对下的姿态会令人畏惧、甚至是反感,导致有些人不愿意吐露真实想法,有价值的信息或许就这么被扼杀在萌芽中。
波士顿大学商学院的园长肯·佛里曼在任职一年后采取了“软化权利”的办法,把办公场地从华丽的办公室搬出,安在教师、学生往来会路过的一间透明玻璃房。这种全开放式的办公令拜访者人数增加,使他听到了一线很多中肯的声音。与之形成对应的是雷曼兄弟银行名声扫地的首席执行官理查德·福尔德,每天上下班,一部私人电梯成为领导风格象征。最终这家投资银行倒闭,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银行倒闭事件。
作为任何一个系统内的领导者,他需要听见八方声音才能判断真伪,运筹帷幄,整个系统才能有序地按着正确轨道进行。
三、领导最后说话
心理学家马蒂·弗劳尔斯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两组实验人员中分别安排了权威命令型领导者和开放型领导者。分别召开会议之后发现,开放型领导者的团队提出了更多的解决办法,讨论中也分享了更多的事实,而且也通过更好的信息交流确定了解决方案。与之相反,权威命令型领导的团队,三分之一的分享事实是在达成共识后出现的。
实验表明:我们根本就不需要做多少事情就可以搜集更多的事实,取得更多的解决办法。
做一个最后说话的领导,让大家畅所欲言,发表一切可能的意见,也许问题就随刃而解了。
在一个简单的系统中,也许异见者的声音并不那么重要,因为每一个人都容易注意到。但在一个复杂的系统中,特别是这个系统是耦合的,那么怀疑就是失控之前的“一脚刹车”,能够让我们在危险区内避免一场坍塌型灾难。
(作者:麦青稻*,一枚爱读书写文的女子,静心读书,潜心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