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螳螂财经
文
陈三
月子中心越来越“普通”了。
曾经高段位玩家的游戏,转眼就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科学坐月子观念的兴起,解锁了新式坐月子方式,原来坐月子也能有“月子自由”。不用大夏天的从头到脚的“捂”,不用左一个鸡蛋又一碗鸡汤的“补”,不用憋着二十多天不洗澡不洗头,月子也能在舒舒服服、美美中度过。
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80、90后,不仅主张科学育儿,更注重自己产后恢复,这群产后妈妈们纷纷摒弃原有老旧的“坐月子大法”,可又为了能减少新旧观念碰撞产生的家庭矛盾,去月子中心自然成了她们的必选项。
这也直接促成了如今月子中心的火爆,根据央视财经报道的消息,宝妈们想要预定,短则三个月,最长则需要提前半年,某月子中心在一线和二线城市入住率基本达到了90%到95%。
艾煤数据显示,年中国大陆成规模的月子中心仅仅家,但到年,数量预计达家,月子中心成显著增长趋势。
显然,产后妈妈们的“避风港”,月子中心演变成了另一个新的风口。但主打着拥有专业团队、量身定做营养餐、帮助产后迅速恢复的月子中心真的靠谱吗?动则几万甚至是十几万的价格真的值得吗?
要么“死了”,要么“都要去月子中心”?
“我什么都不要,我只要我的女儿,为什么要把她带走?”
“把女儿留下好吧。”
年轻的男子李某在家门口走廊来来回回不停的走,步子有些踉跄,眼睛红肿呆滞,头发乱糟糟随意的蓬着,身上散发着些许的酒味,一边哭泣一边念念有词,与平时在科研单位上班的精致状态截然不同。
引发他崩溃的则是,短短几个小时,妻子苏女士和刚5个月大的二胎女儿与其阴阳相隔。
这是去年发生在长沙某小区的一幕。
监控显示,事发当日凌晨5点,李某的妻子苏女士抱着小女儿离开了家门,从家门口的电梯直下到地下室,再穿过昏暗的地下室过道,乘电梯上了另一栋的楼顶。
天台边上的护栏超过1.5米高,可见当时抱着十多斤宝宝的苏女士,是需要费一番功夫才能爬上。站上那么高的地方,正常人都会恐惧、腿脚哆嗦,可她那么决绝、没有一丝犹豫的一跃而下,可想而知想死的心是多么的坚定。
而在跳楼的前一小时,如今正哭诉的丈夫李某刚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家,显然他没有发现妻子的异常或者说对妻子表现出的不正常并不关心。
因为事后在其嘴里一直挂念的都是女儿,还有一丝丝对死去妻子的抱怨,而为其生儿育女、共同担起家庭责任的妻子却不配拥有一滴眼泪,甚至连提起都懒得。
丈夫本应是妻子在最脆弱时候的港湾和依靠,事件中的李某显然算不上一个合格的丈夫。
而从亲友口中得知,苏女士今年37岁,属海归博士,与丈夫及家中老人一起生活,有着令人艳羡的工作和家庭。
然而事件最终的定性以产后抑郁了结。
曾过五关斩六将成为人群中的佼佼者,熬过了十月怀胎的艰辛,忍过了生产时的十级阵痛,逃过了羊水栓塞,却在产后抑郁上丢了生命。
然而值得深思的是,类似苏女士的案例不在少数,无一例外都是产后抑郁。
年6月,长沙一位刚刚出月子的妈妈产后抑郁从26楼跳下。
年4月,四川一女子产后抑郁携3子跳河,生前遗言:实在熬不动了。
年7月,成都锦江年轻妈妈抱着两岁孩子跳楼。
这些产后抑郁的背后都有着一个一个无比悲伤的故事,选择如此决绝的方式,连死都不害怕,但却害怕生,这是多么的可悲。
根据去年国内精神病学领域的权威著作《沈渔邨精神病学》(第六版)中的数据显示,在分娩第一周,50%—75%的女性会出现轻度抑郁症状,有10%到15%的产妇会患上产后抑郁障碍,需药物治疗。
足以可见,分娩后坐月子阶段,大部分产后妈妈们都会出现情绪不稳的精神状况,但若是再叠加最为信赖的丈夫的不理解、经验十足的老人说教不断,当所有的鸡毛琐事化为心酸委屈时,足以把最为脆弱的月子妈妈们推向黑暗的深渊。
产后妈妈们本该温柔以待,坐月子本该是帮助她们身心恢复如初,却承受了太多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有网友说,还好有月子中心,能从焦头烂额和泥潭中脱身出来,既能心情舒畅的度过产后焦虑期,又能避免暗潮汹涌的家庭大战。
的确,月子中心的出现迎合着产后妈妈们的胃口,把大部分鸡毛蒜皮阻挡在了门外。
根据艾媒咨询年月子中心市场用户调研结果显示,在月子中心坐过月子的消费者中,有97.5%的人表示如果未来再次生育的话,会依旧选择月子中心来度过月子期。
“螳螂财经”发现,月子中心正演变成另一种港湾,保护和安抚着女孩一生中最为脆弱的阶段。
风气之上,年轻妈妈们蜂拥而入,转眼间,小众圈子里的买卖变成了普通大众的刚需。
可值得疑问的是,进入月子中心妈妈们就一定能安安稳稳、舒舒服服的有一个美好的月子生活吗?主打着“有爱”、“呵护”、“专业”等等旗帜的月子中心就一定能“遮风挡雨”吗?
省心还是糟心?
“东东,我要离开了。”
这是谢先生的妻子甜甜给他发的最后一条语音,前几秒,还收到了妻子发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