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一提起精神科,总会让人觉得有些神秘,不仅因为全封闭式管理,外人很难接触到,还因这里收治的都是一些让人闻之“生畏”的精神失常患者。但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神秘感却又让人有些畏惧的科室,却是许多精神疾病患者的“避风港”。在这里,一群医者不分昼夜与他们朝夕相处,用精湛的医术、温暖的关怀、耐心的劝慰为这些患者送去光明,使他们重归家庭、重归社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演绎着不平凡的事迹。这其中,就医院医院副院长兼精神卫生科主任张凤。
张凤毕业于蚌埠医学院精神医学专业,进入临床后曾先后在普内科及介入科工作,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后考入国家组织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精神科,系统培训三年,从此与精神科结下了不解之缘。
因为病情的特殊性,精神病人发病时不仅给自己带来很多困挠,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和不稳定因素。由于他们大都不能认识到自已有病,因此往往拒绝接受治疗。“对这些患者的治疗,医生不仅要治‘表’,还要善于寻‘本’。”张凤说。
对所从事的精神专业领域,张凤颇有感触地表示:精神疾病患者与普通患者不同,他们很多的主诉是需要周围的人提供并完善的,甚至有些患者自己的主诉不符合现实基础,不能说患者的话不可信,因为其中有许多是患者的主观体验,但医生在诊断时却需要认真的去辨别及发现一些隐藏的事情。还有很多患者合并一些躯体疾病,由于不能很好的去表述甚至不会去诉说,这也需要医生及时的去发现并解决。
一位70多岁的老人因躯体化障碍收治精神科。入院时老人告诉张凤,她每天总感到有铁丝紧紧勒住其头部,并不停地拉扯她的头发和眼睛,非常痛苦;身上也觉得有稻草在不停地戳她,浑身上下都像虫子在爬。听了老人的主诉,张凤向家属详细询问了老人平常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凭借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考虑老人可能患有糖尿病,种种不适感与糖尿病引发的神经末稍感觉异常有关。随后的检查也证实了张凤的判断,老人不仅患有糖尿病,还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等多项基础性疾病。了解老人病情后,张凤在精神药物治疗的同时,有针对性的为老采取对症治疗,并结合暗示疗法从心理上帮助老人解除疑虑。老人症状很快得到好转,康复出院。
像这样的病例,张凤遇到过多次。精神病人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是在临床工作中,由于精神科医生专业性非常强,大多从工作开始就一直从事这个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对病情的综合判断。而医学又是一个整体,所以对精神病人的多学科会诊和综合判断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有些合并其他疾病的精神病患者甚至可能是由于一些躯体疾病原因导致的精神障碍,这就需要精神科医生不仅要有很强的专业能力,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张凤很庆幸自己曾在内科和介入科工作的经历,使她对患者病情的综合判断能够更加全面准确。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人们工作、学习压力增大,节奏加快,周围环境改变等原因,除了既往精神疾病以外,还出现了越来越多失眠、焦虑及抑郁的患者。这时候,规范的药物治疗和适当的心理辅导相结合,可以起到很好的治愈作用。
患者周某因心情低落,不愿出门,变得不愿和周围人交往,对以前感兴趣的事情也提不起兴致,工作上力不从心,看见干草就控制不住想去点火,后来发展到去偷东西。家人将其送至精神科住院,经张凤检查后,诊断为“双向情感障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强迫症”,予以一段时间的药物及心理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出院,现在生活正常,也可以胜任日常工作。
患者王某,曾在几年前就已经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治疗一段时间后出现了阴性症状,家人诉说其在家表现出无所谓,什么都不愿做,即使见到家中的长辈也不愿说话,作为年轻女孩不仅不爱打扮,有时甚至连个人卫生都不会料理。住院后,张凤根据患者家属描述及患者的表现,对其以往的治疗方案进行了调整,再配合心理疏导,经过一段疗程后,患者的表现得到了很大改善,女孩家人对此十分感谢。
精神病人长期呆在封闭的环境中,为了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从药物、心理等各个方面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张凤还在科室积极开展工娱疗法,开展粘贴钻石画、跳绳、扑克、象棋、羽毛球等近十种康复项目,变全封闭治疗为半封闭治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丰富患者的住院生活。通过心理疏导和工娱疗法的开展,一些急、慢性恢复期的患者逐渐摆脱了病态思维的制约,自身社会功能和认知能力都有了明显改善和提高。
“也许我们为病人所做的并不为别人所知,但我们凭的是自己的一颗医者仁心,心病心医,只要我们用真情关爱病人,悉心照顾病人,多一份包容,病人和家庭就会多一份希望。”张凤感慨地说。作为一名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张凤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直兢兢业业,踏实勤奋地工作着,她希望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能用专业的知识和仁爱之心为这些特殊的患者带来温暖与光明,使精神科不仅成为精神疾病患者的“避风港”,更能成为他们走向新的人生的开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