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性别认同障碍和性欲倒错
性行为是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学习人类行为的学生而言,了解和熟悉相关的知识、问题是很重要的,这其中包括正常的性发展、性别角色、性别认同、性取向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可幻想或实行的性行为表现。被文化或社会定义的非典型的性行为模式,则被称之为性欲倒错。本章将集中讨论性别认同障碍和性欲倒错。性别认同障碍性别和性分化一个人刚生下来,其遗传性别是个确定的概念,但这之后的发展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母孕期开始的几周,胎儿的性腺还没有分化。如果胚胎中存在Y染色体,那么性腺将分化成睾丸。一种被称为H-Y抗原的物质负责引起这一转变。如果发育的胚胎中不存在Y染色体或H-Y抗原,那么性腺将发育成卵巢。与性腺相同,在胚胎中,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的结构最初是未分化的。如果性腺分化成睾丸,就会分泌胎儿雄激素(即睾酮),那么这些结构就会慢慢发育成雄性生殖器(包括附睾、输精管、射精管、阴茎、阴囊)。如果缺乏胎儿雄性激素,就会慢慢发育成女性生殖器(输卵管、子宫、阴蒂和阴道)。需要注意的是,在宫内生殖器的发展取决于是否存在胎儿雄激素,无论雄激素来自何处,这一点很重要。因此,如果由基因决定的是女性,但存在胎儿雄性激素(例如肾上腺皮质增生症),那么即使存在卵巢,胎儿也会发育出雄性外生殖器,当孩子出生时则有模棱两可的或男性生殖器。同样,如果胎儿雄性激素缺失(如酶缺乏症)或雄激素受体有缺陷(如睾丸女性化),那么即使存在Y染色体和睾丸,胎儿也会发育出女性生殖器。性心理发展也受到多重因素的相互作用,无论在产前还是产后。但是,在讨论这些因素之前,需要将性心理行为分成若干组成部分。性别认同是指个人对自己是男或是女的感知和自我认识。性别角色是指一个人面对他人时,他或她表现出是男性还是女性的行为(例如穿裙子、化妆)。性取向“是指对男性或女性产生情欲化的吸引或对两者兼有”(美国精神病学协会)。产前激素对哺乳动物大脑的分化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产前激素对人的心理发育是否存在确切的影响,目前尚未确定。虽然产前激素可能对性别角色行为的形成有一些作用,但其作用仍存在争论。事实上,有一些研究者提出,激素很少或不影响性取向(Bancroft;ByneandParsons)。总的说来,产前激素看起来并没有在性别认同的化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性别认同似乎在生命的最初几年里就形成了,一般而言是在3岁时建立的。性别认同可能取决于个人是按哪种性别进行养育,与其生物因素无关。这一结果来自一些研究,其研究对象正是那些出生时生殖器为模棱两可的或与其遗传学性别相反的孩子(MoneyandEhrhardt)。一旦在这些孩子出生时,其父母就认定了孩子的性别,那么孩子就开始根据这一性别发展性别认同,并通过手术和激素进行更正。如此,一个睾丸女性化的小孩可能长大后具有女性特征,因为即使“她”有睾丸,但只要作为女孩来进行养育,那么以上提到的情况就可以出现。同样,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造成遗传学意义的女性具有模糊的生殖器,如果她被作为男孩养育,那么将形成男性性别认同;如果作为一个女孩养育,那么将形成女性性别认同。与此相反,Diamond()断言“有证据显示,主要由于受产前基因和激素的影响,人类的性别倾向在出生时就十分确定”(第页)。性别认同一旦得到确立,将非常难以改变。比如,一位遗传学意义的女性一直作为一个男孩来养育(例如由于接触到胎儿雄激素),但在青春期其乳房和其他女性第二性特征突然开始发育,而此时他的性别认同仍将是男性,并且他可能会想纠正这些变化。然而,如果一个孩子的外貌是模糊的,或者其养育者对其养育的方式并没有一致地倾向男性或女性,那么其性别认同的形成就不强烈,从而导致在以后的生活中,性别认同可能“改变”或混淆。与此观点相反,Cohen-Kettenis()回顾了对5a-还原酶-2缺乏和17β-羟脱氢酶-3缺乏的病例的性别认同研究结果,并得出结论说“这些文献所报道的性别角色改变的例数显然且肯定高于在其他双性人中出现的例数”(第页)。Cohen-KetteniS()设想可能有多种因素使得这些有相关缺陷的人,虽然作为女孩养育,但将在青春期后出现男性性别认同的转折点,这其中包括生物因素,如“体外产酶缺乏所致的基因突变的严重程度”(第页),还有文化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个人对其生殖器外观的反应。如果性别认同在出生后-3岁形成,并且取决于抚育性别,那么是什么因素对其发展起作用?有许多理论试图回答这个问题。至今尚未发现生物因素可能影响性别认同的形成。但有人提出,在某些情况下,生物因素可以改变出生时被赋予的性别。根据学习理论模型,孩子通过模仿或认同同性模式开始形成性别认同。然后,孩子强化了这种认同并进行“适当的”性别角色行为。精神分析作者强调了前俄狄浦斯时期会出现性别认同障碍以及性别认同障碍的情感如何形成(ZuckerandBradley)。另一些人强调说,存在性别认同障碍的男孩,他们的母亲多在其孩子性别认同形成的敏感时期经历过负面事件,诸如性暴力和人身攻击、孩子死亡或丈夫的婚外情。性别认同障碍诊断标准对于性别认同障碍的诊断,目前得到公认的是必须满足两部分内容:一是强烈而持久的异性身份认同(不只是一种由于另一种性别存在任何文化背景优势所致的愿望),对自身性别持续不适或对此性别角色有不适当感(表)。如果此人有合并的躯体状况,如部分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或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那么就不能作此诊断;与DSM-IV-TR中许多其他的诊断一样,一定要有证据证明有临床意义上的痛苦或伤害(美国精神病学协会)。Zucker()概述了各种评估性别认同、性别角色和性取向的相关方法,这些方法都在评估研究中被用来评估儿童与成人性别认同障碍和(或)有其他儿童与成人的各种双性生理状况。他报告说,所有这些方法都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特性。成人性别认同障碍从历史上看,性别认同障碍首次在DSM-III(APA)中被提出,列在心理障碍一节。在DSM-III-R(APA)中,性别认同障碍移到了“通常在婴儿、儿童或青少年期首发的障碍”一节。另外,DSM-III-R中还增加了成人性别认同障碍非易性型。至此,各种易性症的主要诊断类别所具有的基本特点包括:有一种持久的关于个人解剖学性别的不适感和一种持久的要摆脱自己现有的性器官并以另一种性别的性行为来生活的意愿。表17-1DSM-IV-TR性别认同障碍诊断标准A.—种强烈而持久的交换性别的身份认识(不仅仅是想以作为另一性别而获得社会文化上的好处的这种欲望)如是儿童,表现为下列4项以上:(1)反复申述自己想成为另一性别或坚持认为自己是另一性别(2)男孩喜欢换穿女装或耀眼的女性盛装;女孩则坚持一直穿典型男性的服装(3)在假扮游戏中强烈而坚持地偏爱另一性别的角色或坚持幻想成为另一性别(4)强烈地希望参加典型的另一性别的游戏及娱乐(5)强烈偏爱另一性别的游戏伙伴如果青少年或成年人则表现为申述自己愿成为另一性别的愿望,往往发誓是另一性别,希望像另一性别那样地生活或要求他人如此对待,或深信自己具有另一性别的典型感受和反应B.患者为自己的性别感到持久的不舒服或者认为自己目前的性别角色很不合适如是儿童,表现为下列任一项:如是男孩,断言自己的阴茎或睾丸是令人厌烦的,即将消失,或者断言最好没有阴茎,或者厌恶莽撞性的游戏并拒绝典型男性的玩具、游戏和活动;如是女孩,拒绝坐在那里小便,断言自己有阴茎或会长出一个阴茎,或断言自己不会长乳房或来月经,或厌恶正式的女性服装如是青少年或成年人,表现为沉湎于设法除去第一及第二性征的想法(例如要求注射性激素、进行手术或用其他方法来改变现有的性征,以便更像另一性别)或深信自己生错了性别C.此障碍并不与躯体上的两性人同时存在D.此障碍产生了临床上明显的痛苦烦恼,或在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功能编码基于当前年龄:.6儿童性别认同障碍.85青少年或成人性别认同障碍假如特定指向下列(对于性成熟个体而言):性吸引指向男性性吸引指向女性性吸引指向两性性吸引不指向任一性别在DSM-IV(APA)中,易性症一词不再使用,而开始将性别认同障碍作为一个单独的诊断,并适用于儿童、青少年和成人。性别认同障碍也被放置在“性和性别认同障碍”一节中(APA)。性别认同障碍一词在现行的DSM-IV-TR中仍然使用。易性症一词的取消改变了它作为一种单纯疾病的感觉,而使其以一个疾病谱的概念出现。然而,这个词仍然用来适当地描述什么是现在所谓的成人性别认同障碍。虽然DSM-IV-TR中并没有将性别焦虑作为一项诊断,但是这个词被用来描述一个人在其作为男性或女性时感到的不舒服或不安(ZuckerandGreen)。根据与易性症的关系,将性别焦虑分成原发和继发两种(PereoriandOvesey)。原发性易性者对核心性别认同存在深刻的、终生的障碍。他们在儿童期有过穿异性服装的经历,但是从来没有因为身着异性的服装而产生性喚起。他们通常有一个明确的从事异性性别角色行为的历史。继发易性者也可以有长期性别认同混乱的经历,但是,这些人的性别认同混乱继发于其他异性性别的行为,如性倒错或具女子气的同性恋男子。Blanchard()回顾了自己以前的分类研究,指出异性恋、无性和双性恋易性彼此之间情况较相近,与异装症也较类似,但与同性恋易性有区别。他发明了一个新的术语——女性幻想症或自发女性爱恋(autogynephilia)来描述那些“把自己当成女人来爱”的男性(Blanchard)。诊断其他未明确类型的性别认同障碍,需满足以下条件:无法列入任何一种特定性别认同障碍。这种障碍可以有双性状况且伴有性别焦虑;也可以有与压力有关的短暂易装行为;亦可有持续的阉割渴望或阴茎切除渴望,但并无获得异性性别特征的愿望(APA)。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