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精神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科普除了头孢,这些药物也不能与酒同服
TUhjnbcbe - 2021/7/10 9:09:00
北京扁平疣网上医院 http://m.39.net/pf/a_8744647.html

酒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但对于在服用药物的人来说,喝酒可免则免。因为大多数药物不能与酒同服。为什么呢?

酒与很多药物都存在相互作用,有些可能会减弱药物的药效,有些则会引起药物血药浓度升高,甚至诱发中*。

众所周知,酒精的代谢主要是通过肝脏的氧化途径,涉及乙醇脱氢酶(ADH)、CYP、乙醛脱氢酶(ALDH),与乙醇竞争结合这些酶的所有药物,都可能会诱发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性反应的叠加。尤其是以下10类药物,更应尽量避免。

#01

镇痛药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阿司匹林、布洛芬、保泰松、塞来昔布等,喝酒的前后8~10个小时应避免使用NSAIDs,以免增加胃肠道出血风险。无论常规剂量还是高剂量(4g/24h)的扑热息痛与酒同服,均会增加肝*性风险。另外,NSAIDs空腹给药时,不良反应会增强。

阿片类药物也不能与酒精合用,如哌替啶、美沙酮、丙氧芬。一旦酒精与阿片类药物合用,可引起中枢系统的过度抑制,使运动功能受损,并有可能导致呼吸抑制。临床上就曾报道过,过量的丙氧芬与酒精一起使用后出现死亡极端事件。

#02

抗菌药物

“头孢就酒,说走就走”,说的就是酒和头孢类抗菌药物同服,可能会引起“双硫仑样”*性反应。

常见的可与酒精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的抗菌药物有头孢菌素类、硝基咪唑类,其它药物如莫西沙星、呋喃唑酮、酮康唑等等。患者除了在用药期间应避免饮酒外,还要注意同时服用的药物、食物中是否含有酒精成分,如藿香正气水中、十滴水、酒心巧克力、乳酪等,都含有酒精(乙醇)。

双硫仑是一种用于酒精中*或戒酒治疗的药物,人体少量吸收后,会产生不适症状,如面部潮红、发热、头痛、恶心和呕吐等,尤其是饮酒后不适症状会明显加重。双硫仑样反应是指一些具有“甲硫基四氮唑基团”(NMTT)的药物,服用后再饮酒,轻者出现面部潮红、心悸、胸闷、恶心,重者出现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

这主要是由于药物抑制了细胞线粒体内的乙醛脱氢酶(ALDH),阻止了乙醇转化为乙醛的代谢过程,从而导致乙醛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进而产生*性。

#03

抗凝药

短时间大量饮酒可以提高华法林的生物利用度,长时间饮酒可以抑制华法林的代谢,从而增加威胁生命的出血风险,因此,必须监测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值)。

#04

抗癫痫药物

酒精可诱导苯妥英钠在肝脏的代谢,长期饮酒可加快苯妥英钠经肝脏代谢的速度,使苯妥英钠的血药浓度下降,达不到有效治疗浓度而降低药效,导致癫痫发作。

#05

抗精神病药物

酚噻嗪类药物(如氯丙嗪)、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与酒精合用,可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

#06

镇静安眠药

巴比妥类药物与酒精可竞争结合CPY2E1,导致巴比妥类药物的血药浓度升高,从而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

酒精还可以增加苯二氮杂卓类药物(如安定、劳拉西泮)的吸收,减少药物的肝脏代谢,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及呼吸抑制作用。临床上早有相关的致死性报道,因而应当避免二者同服。

#07

抗抑郁药物

酒精可以干扰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利、多氯平)经肝脏的代谢,从而增加药物的血药浓度,加重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及损伤运动功能。

#08

降糖药

氯磺丙脲、格列吡嗪、二甲双胍和酒精均存在相互作用。氯磺丙脲可抑制脑、肝脏内的ALDH2的活性,从而使血液中的乙醛浓度升高,出现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头痛、面部潮红和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酒精可延缓格列吡嗪的吸收和消除,从而影响格列吡嗪的降糖作用,出现低血糖或者高血糖样反应。酒精可增强二甲双胍对乳酸代谢的影响,增加二甲双胍引起乳酸酸中*的致命风险。

#09

降压药或抗心绞痛药物

酒精有舒张血管的作用,所谓“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饮酒者在“红光满面”的同时往往伴随着血压的下降。

如再与硝苯地平、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肼苯达嗪等降压或抗心绞痛的药物同服,其舒张血管的作用进一步增加,可能会出现血压急剧下降,从而导致低血压的严重问题。

#10

抗过敏药物

扑尔敏、苯海拉明、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抗过敏药,本身就对中枢神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服药期间会出现头晕、嗜睡等症状。如在服用药物前后喝酒,会加剧其中枢抑制作用,严重者会出现呼吸抑制、血压骤降等。

来源: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普除了头孢,这些药物也不能与酒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