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鹏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不同,两者的讨论都很好!如果愿意,我们可以往更深层次的问题发起讨论,争取达成共识。例如,什么是心主神明?这个问题对整个中医的“形~神理论”来说,非常关键,就像一个分水岭一样。
李灿辉
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郭大侠这个建议好,我们往深层次进*,但不必寻求共识。各自表述自己的观点,不力图去说服别人。“心主神明”还是“脑主神明”,以前争论过,经过几年沉淀,大家可能又有新的想法,再次交锋未尝不可[Salute][Salute][Salute]
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郭松鹏关键是如何理解“神明”这两个字。我个人认为“神明”不是指人脑的思维、记忆和支配运动的能力。
水木清《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问·天元纪大论》:“阴阳不测谓之神”《灵枢·天年》:“血气已知,荣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魄毕具,乃成为人。”心主神明是后人说法
李灿辉刚刚我们才考证《医林改错》,王清任说:”灵机、记性,不在心,而在脑。”
水木清李时珍是不是也说“脑为元神之府”
郭松鹏《灵枢·海论》:“脑为髓之海”,又“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素问·痿论》“心主身之血脉”;《素问·平人气象论》“心藏血脉之气”;《素问.五脏生成》亦云:“诸血者皆属于心”。
《*帝内经》“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帝内经》“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帝内经》“心藏脉,脉舍神。”;“血者,神气也。”《*帝内经》“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
1.“主”和“出”用词不一样。2.心为君主,心弱则五脏六腑皆弱,心衰则人衰,心死则人死,故心主生命。3.“神明”这个词不是用来说明人的智能和智力的。例如,我们可以说“他很聪明”,而不能说“他很神明”。4.如果愿意,可以参考现代西式医学。如果不愿意,也不影响古代医学家的论断。
T.Tang我曾在十多年前发过一篇文章,题目叫·也谈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网上可以看到,我提出,心主神明为本,脑主神明为标。
李灿辉
唐铁*伦敦?“心主神明为本,脑主神明为标”这个提法很有创意!T.Tang对于王清任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不要过于苛求,毕竟他没有西医解剖学知识,能认识到此已经难能可贵,他的逐瘀汤系列,以及补阳还五汤至今经久不衰。我经常用之。
中医的心主神明理论已经溶入中西方文化当中。汉语中“一心一意”、“三心二意”、“全心全意”,“心理学”,都指的是思维意识活动。英文中“heartandsoul”、“keepsomethinginheart”、“somebody’sheartisbroken”,这里的“heart”也指的是思维活动。可见不论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心”与“heart”的概念都与思维意识活动紧密相连。从传统文化角度来说,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废止心主神明的理论。
郭松鹏但应该“心”中有数。有没有肝脏移植患者是否也有性格改变的资料统计?
T.Tang人体所有器官中脑对血液的供应最为敏感,脑主神明的功能离不开脑的供血,大脑缺血的情况下,脑就不会主神明,脑的供血来自于心,中医认为“心主身之血脉”,这一点与西医相符。西医将心源性脑缺血称之为“阿---斯综合症”,该综合症的首要症状就是意识丧失,用中医的语言论述既是“痰迷心窍”、“心不藏神”。因此说,如果说脑主神明是现象,心主神明则是本质
郭松鹏公识:女人产后,心理性格也会改变。
李灿辉高见!从临床论之,很有道理
唐铁*伦敦?水木清确实有heartbrokensyndrome,往往出现在失去至亲之后。中文是心碎综合征,出现在经历重大创伤,心理生理应激之后。
T.Tang邓老早年写过一篇文章叫心主神明理论的科学性,发表在新中医。我不过十在老师的启发下,发表一下自己个人的观点。
水木清心脏与脑,神经内分泌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古人已经细致观察到了内在联系。但是好像心主神明这一说法是后人概括总结的,并不是原文。
T.T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