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
这世界上存在这样一群人,他们向往光明,却被迫在抑郁症的泥沼里挣扎,但即使筋疲力尽,也不会轻易放弃希望。今天就让小翼带大家了解这份情绪的泥沼--抑郁症。
概述疾病定义(1)抑郁症是最常见的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部分患者又存在自伤、自杀行为,可伴有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2)抑郁症发作时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缺乏等。流行病学(1)大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好发于秋冬季节;(2)平均起病年龄为20至30岁,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约为2:1);(3)年中国精神卫生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抑郁障碍的终身患病率为6.8%,12个月患病率为3.6%;其中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为3.4%,12个月患病率为2.1%;(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全球疾病负担的统计显示,抑郁障碍的伤残调整生命年(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上升至第11位,研究还显示抑郁障碍已成为导致伤残损失健康生命年(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的第三大原因,预计到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负担源。疾病类型(1)临床上常根据症状的数量、类型及严重程度将抑郁障碍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2)此外,因特定人群具有其对应的特征,也可将抑郁症细分为老年抑郁症、儿童抑郁症、产后抑郁症等等。病因基本病因抑郁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涉及生物化学、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学、睡眠与脑电生理异常、脑影像学、遗传学、心理社会因素等。
诱发因素目前来看,应激性生活事件、悲观的人格特质、有其他精神疾病史、有严重的慢性疾病、酗酒、滥用药物等与抑郁症发作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症状总述抑郁发作的表现可分为核心症状群、心理症状群与躯体症状群三方面。既往常以“3低”概括抑郁发作,即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这三种症状被认为是典型的重度抑郁的症状,但这些典型症状并不一定出现在所有的患者中。
核心症状群(1)情绪低落;(2)兴趣减退或快感缺失。心理症状群(1)焦率;(2)思维迟缓;(3)认知症状:主要表现为对近期发生的事情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信息加工能力减退,对自我和周围环境漠不关心等。严重时会发生三无症状,即感到无用无助和无望;(4)自责自罪;(5)自杀未遂和行为;(6)精神运动性改变:会出现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7)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妄想或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8)自知力:部分抑郁障碍患者能够主动求治并描述自己的病情和症状,此为自知力完整;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可能缺乏对当前状态的正确认识,甚至完全失去求治愿望,此为自知力不完整或缺乏。躯体症状群(1)睡眠障碍;(2)饮食及体重障碍: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3)精力丧失:主要表现为无精打采,疲乏无力,懒惰;(4)抑郁情绪昼重夜轻;(5)性功能障碍;(6)其他非特异性躯体症状。
就医当自觉有长期情绪低落,对凡事都提不起兴趣或是兴趣下降,甚至伴发反应慢、思维迟缓、记忆力下降等疑似抑郁症表现时,应及时求助医生,此外,家属或亲友发现亲人朋友有前述表现时,也应积极鼓励其就医。对于已经确诊抑郁症的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治疗,并坚持定期复诊,即使经治疗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如果生活中出现重大变故,或感到有抑郁症发作的迹象,也应及时就医。就诊科室: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医院精神科或心理科等相关科室就诊。
治疗治疗目标抑郁发作的治疗要达到三个目标:
(1)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关键在于彻底消除临床症状;(2)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3)预防复发。治疗原则(1)个体化治疗;(2)剂量逐步递增,尽可能采用最小有效量,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少,以提高服药依从性;(3)足量足疗程治疗;(4)尽可能单一用药,如疗效不佳可考虑转换治疗、增效治疗或联合治疗,但需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5)治疗前知情告知;(6)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7)可联合心理治疗增加疗效;(8)积极治疗与抑郁共病的其他躯体疾病、物质依赖、焦虑障碍等。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中度以上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传统的三环类、四环类抗抑郁药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由于不良反应较大,应用明显减少,如需使用,应遵循医嘱。(2)心理治疗: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3)物理治疗: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物理治疗手段——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主要适用于轻中度的抑郁发作。由于目前抑郁症病因尚不明确,因此无确切、直接的方法可预防抑郁症。日常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