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精神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临床表现酷似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
TUhjnbcbe - 2021/5/20 18:28:00
北京中科白疯医院 https://mip.mingyihui.net/hospital_13247.html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病菌可经破损的皮肤黏膜等侵入人体进行传播,病变范围广,临床表现复杂,易被误诊/漏诊。现报道1例少见的临床表现酷似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hronicinflammatorydemyelinatingpolyradiculoneuropathy,CIDP)的神经型布氏杆菌病(neurobrucellosis,NB)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9岁,主因“渐进性四肢无力近4个月,视物成双1周”于年7月27日入院。入院前4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力弱,行走时抬脚费力,无力渐加重,发病1.5个月出现双手力弱,系扣、持筷笨拙,医院未明确诊断,发病2.5个月出现左下肢力弱,渐加重至完全瘫痪,当地就诊予以中药治疗(具体不详)无效,入院前1周出现视物成双,病程中症状无波动性,无疲劳现象,无肢体麻木,无头痛、发热、多汗、关节痛,不伴大小便障碍。既往史及个人史:体健,家中饲养鸽子。病前无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前驱感染史,否认饲养、宰杀牛羊、生吃牛羊肉、奶、喜食生菜及经常在外就餐等密切接触史。入院体检:体温36.5℃,脉搏78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62mmHg(1mmHg=0.kPa),意识清楚,语言流利,双眼左视有复视,左眼外展欠充分,余脑神经未见异常。双手及膝关节以下肌肉轻度萎缩,双上肢肌力近端IV+级,远端IV级,双下肢近端1级,远端0级,四肢肌张力减低,双上肢腱反射(+),双下肢腱反射(-),深浅感觉正常,双侧巴宾斯基征(-),脑膜刺激征(-)。辅助检查:头颅MRI示双侧脑室体部体积增大(图1)。颈椎MRI示颈椎退行性改变,颈4-5、5-6椎间盘突出(图2)。胸部CT示左侧少量胸腔积液伴胸膜肥厚、粘连。神经电生理检查示:右腓神经、胫神经、双腓深神经、胫神经-腓肠肌内侧头肌支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下降,远端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右腓神经、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下降,远端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双上肢神经传导速度基本正常;尺神经F波出波率%,潜伏期未见延长;所检肌(右尺神经、正中神经、股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双腓深神经、双胫神经-腓肠肌内侧头肌支)针电极肌电图可见失神经电位。心电图、心脏彩超、腹部彩超未见异常。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生化、贫血系列、红细胞沉降率、超敏C反应蛋白、抗神经节苷脂抗体等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入院第3天行腰椎穿刺术:脑脊液微*透亮,压力mmH2O(1mmH2O=0.kPa),白细胞×10^6/L,多核细胞20%,淋巴细胞80%,红细胞×10^6/L,潘迪反应(±);蛋白4.02g/L(正常值0.08-0.43g/L),葡萄糖1.59mmoL/L(正常值2.2-3.9mmol/L),氯.00mmol/L(正常值-mmol/L);墨汁染色、结核分支杆菌抗体、脑脊液培养、抗神经节苷脂抗体、副肿瘤综合征抗体谱均为阴性;本次穿刺有副损伤,考虑对部分结果的影响,5d后复查腰椎穿刺:脑脊液澄清透亮,压力90mmH2O,白细胞×10^6/L,多核细胞10%,淋巴细胞90%,红细胞50×10^6/L;蛋白2.81g/L,葡萄糖1.20mmol/L,氯化物.00mmol/L;潘迪反应、墨汁染色(-);脑脊液培养:马尔他布氏杆菌;布氏杆菌病血清凝集试验(+);血清布氏杆菌抗体1:25。入院诊断:四肢无力待诊CIDP?因初次脑脊液结果不支持CIDP,提示感染可能,但患者无颅内感染症状,先予以营养神经、B族维生素等综合治疗。复查腰椎穿刺结合化验结果修正诊断为NB,予以口服利福平mg/d、多西环素mg/d(每日2次)、阿米卡星0.4g/d,联合抗菌治疗5d时,双下肢肌力达II级,1周后出院。出院体检:双眼左视有复视,左眼外展欠充分,双上肢肌力VI-级,双下肢近端肌力II级,远端肌力III-级,医院继续治疗。出院1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可在搀扶下缓慢行走,双上肢活动基本正常,偶有视物成双;出院5个月后再次随访,患者四肢活动恢复正常,视物成双消失。

讨论

NB作为布氏杆菌病的一种少见类型,约占总数的1.7%-10.0%,临床上可分为中枢型和外周型。前者常急性起病,最常见的是脑膜炎、脑膜脑炎或脑脊髓膜炎;后者可急性或慢性起病,以神经根病或多发性神经根病形式出现。NB症状多变,临床上常以疑难杂症出现。

CIDP的诊断目前仍为排除性诊断。符合以下条件可考虑:(1)症状进展超过8周,慢性进展或缓解复发;(2)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肢体无力,多数为对称性;(3)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4)电生理检查提示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5)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6)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本例患者起病缓慢,渐进性发展,病程长达4个月,以肢体无力为主要表现,无力自远端向近端发展,呈对称性四肢软瘫,临床表现酷似CIDP;但早期肢体无力为非对称性,无末梢型感觉障碍,后累及脑神经,脑脊液细胞数增高,结合神经电生理结果,可排除CIDP;该患者无明确牛、羊接触史,但有鸽子接触史,鸽子是否可作为布氏杆菌病的传染源感染人尚不明确;患者布氏杆菌病血清凝集试验(+),脑脊液培养出马尔他布氏杆菌,较为罕见,依靠病原学检查确诊NB。因其病程长,入院体检为对称性四肢软瘫,缺乏发热、关节受累等全身性症状和体征,易误诊。

NB诊断标准:(1)流行病学接触史;(2)神经系统症状;(3)脑脊液改变(白细胞增多,蛋白水平升高);(4)病原学检查:血或脑脊液培养阳性,或血清学凝集试验效价1:,或脑脊液布氏杆菌抗体阳性;(5)针对布氏杆菌治疗有效;(6)除外其他疾病。脑脊液培养阳性为诊断NB的“金标准”。布氏杆菌生长缓慢,培养阳性率低,故脑脊液培养出布氏杆菌的报道较为少见;在临床工作中,血清学凝集试验在诊断NB的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NB较难根治且易复发,需长程、规范、联合抗感染治疗;目前多以口服多西环素(mg/d,每日2次)和利福平(-mg/d)为基础用药,持续6周,联合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头孢三嗪中的1种,疗效更佳;同时,足疗程也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本例患者所采用的利福平、多西环素均有较强的细胞内和中枢神经系统渗透作用,同时联合氨基糖苷类药物阿米卡星,故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NB可发生在布氏杆菌病的任一阶段,表现多变,不具特异性。有鸽子接触史、以渐进性四肢无力为表现者少见;当临床上有类似表现,且脑脊液检查提示炎性改变,要考虑NB的可能,尽量早诊断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中华神经科杂志年2月第51卷第2期

作者:尚志越车锋沈学勇王荔(医院神经内二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临床表现酷似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