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干预警
超多字预警
(以下内容主要摘自中国知网,研究层次多为“大众科普”)
(因为本渣不会查医学文献)
其实我也找到了一些,不过我看不懂:)
(图:“抑郁症”检索结果计量分析)
Q·01:抑郁症的社会现状?
A: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显示,目前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专家介绍,10%~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可能死于自杀。
Q·02:哪些症状能证明这是抑郁症,而不是抑郁情绪?
A:(1)情绪持续低落。“持续”,其意义更多的是,每天都是这个样子。有一个方法可以判断这些情绪是否是抑郁症的症状,那就是看这些抑郁会不会持续时间很长,能否被其他事物的发生引开注意力,以及遇到开心的事情后,是不是能消除悲伤。如果持续两周以上出现情绪低落、抑郁悲观、注意力难以集中或做什么事都觉得没意思等现象,就需要有所警惕。
(2)失去生命力,觉得空虚/没有价值感。人们对抑郁症有一点小小的误会,总是以为抑郁症的患者每天都是“难过”、“伤心”的。实则不然。有一些抑郁症患者,更准确的描述是:觉得空虚、毫无价值感。而“抑郁”的反义词也并非“高兴”,而是“有生命力”。
(3)对周围一切都失去兴趣。重点是,对一切事物都失去兴趣,什么事都无法产生兴趣了,即使是曾经热爱,甚至形成了固定习惯的事情。而我有些朋友,跟我叨叨很久,声泪俱下,说自己对什么都没什么兴趣了。说完话后,忽然两眼放光,说,我带你去吃五道口附近的泰国菜,超好吃!:)
(4)体重明显变化,食欲激增/丧失。人的食欲总是跟情绪有关,在情绪低落、焦虑时有可能会觉得完全没胃口,或通过暴饮暴食转移注意力。严格的诊断是,体重在一个月内有超过5%的变化,刻意减肥、增肥并不计入。
(5)睡眠出现问题,失眠/嗜睡。很多时候睡眠失常是人们开始寻求治疗的起因。很多抑郁症患者难以入睡,或者在睡眠中反复醒来,或早醒后无法再次入眠。而引失眠的原因可能不是环境变化,或者由熬夜/搬砖/加班/zuo死/放纵等改变了生活节律。抑郁情绪造成失眠是容易理解的,但也有很多患者的睡眠问题是嗜睡。即使睡很长时间也很难完全清醒过来,白天时常觉得困乏,在不恰当的时候睡着了等等,就像一个严重“缺觉”的人。
(6)行为发生改变,烦躁/行动缓慢/注意力难以集中。抑郁症的患者,往往行为会发生旁人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变化:行动和思维变得迟缓。在这里强调的是,他人可见的“改变”。比如以前挺干净整齐的一个人,忽然变得邋里邋遢,蓬头垢面。比如,一个性格挺好的人忽然变得暴躁易怒,好像和身边的一切都无法相处。行动力很强的人,开始经常迟到或缺席,很难甚至无法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以前挺机灵的人,好像三天三夜没有睡过,思维特别混乱,说上句忘下句,好像不明白别人、也不明白自己在说什么、做什么。
(7)精力缺乏,疲劳/没精神。抑郁症不止是心理问题,也是身体问题,体内一些化学物质发生改变。也许患者睡了很久、才做了一丁点事,甚至什么事也没做,仍然在抱怨疲劳,没力气。看起来非常懒散,完全没有勤奋努力的状况。也因此,跟抑郁症患者说,“你应该打起精神来/要坚持/要有毅力/要坚强/去锻炼/去社交/出去走走/你可以的”,无异于对一个秃子说,你应该多长点头发。
(8)思维消极/自我评价低。这也是无法控制的,没有人想活得这么消极。抑郁症患者更容易看到事物的负面影响,忽视正面作用,更容易感到愧疚,更容易把身边所有不好的事情看做是自己引起的。我们也想更努力、更更积极一些,但又会因为自己无法停止消极而万分自责。我毫无价值,没有存在的意义,我活着就是别人的负担。
(9)出现躯体化症状。(转载神经学社区“可能出现的躯体症状”系统总结,与前文有部分重复,前文选取的是更普遍的表现,此处是更详细、全面的总结)
①神经系统:全身乏力、发僵、持续性的疼痛、头痛、头晕、头昏、头脑不清晰、记忆力下降、焦虑、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持续疲劳、乏力;
②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或增加、食后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无饥饿感、口干、口苦、口中异味或口臭、恶心、腹痛、便秘;
③心血管系统:心慌、心动过速、胸痛、悲痛、心前区疼痛、胸部压迫感或紧缩感、血压波动;
④呼吸系统:胸闷、憋气、气短、常长吸气或叹气、气管/喉头/胸部的压迫感;
⑤内分泌系统:异常的怕冷或怕热、体重减轻或增加;
⑥生殖系统:性欲减退、性快感丧失、阳痿或闭经、“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外阴瘙痒、月经不调等;
⑦肌肉关节:肩颈酸痛、四肢乏力、肌肉/关节发冷、感觉异常;
⑧皮肤、汗腺:皮肤干燥、多汗、手心和脚底多汗、毛发改变或脱发;
⑨眼:疲劳、睁不开、流泪、视物模糊等;
⑩耳:耳鸣、耳塞、听力下降等;
?口:口干、多饮、口腔疼痛、味觉异常等
?喉:喉咙发痒、吞咽困难、异物感等;
?手:手抖、麻木、僵硬、酸痛/胀痛、精细动作困难等
?全身:全身倦怠、易疲劳、漂浮感、发热等。
(10)有死亡的念头。当以上的症状出现的时候,失去“生命力”是多么正常的一件事,人很难再对生活有兴趣、对生命有留恋。死亡的念头会反复出现,甚至开始计划自杀、告别亲友、安排后事。
如果以上症状组合出现,并持续两周以上,请尽快就医ASAP
Q·03:其他情况导致的情绪问题也有可能是抑郁症?
A:误解1:可理解的情绪低落不算抑郁症。实际上,持续两周以上自我调节不良致情绪低落的,也要考虑轻度抑郁发作的可能。误解2:慢性躯体疾病伴有情绪低落是正常的,不需额外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等慢性疾病中出现情绪低落、心烦失眠,会加重和影响躯体疾病的发展,仍然需要治疗。
Q·04:抑郁症的病因是什么?
A:抑郁症,是一种心境障碍疾病,病因非常复杂,至今在医学界仍是未解之谜。基本判断是生物学基础的器质性病变和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节选学术界存在的部分猜想:
①年,《Science》报道了人体内的5-HTT(一种负责转运5-HT的蛋白质,5-HT是参与情绪调节的重要的化学物质)基因有三种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基因与应激事件关联可能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如果个体的基因型为短/短等位基因(s/s),遭遇较多应激事件时较容易患抑郁症。抗抑郁药物通过升高患者体内的5-HT水平改善情绪,消除抑郁症状,发挥治疗作用。
②抑郁症患者的海马体会出现萎缩,但通过药物治疗,这种萎缩有可能被减缓或逆转。
③抑郁症与身体的炎症状态相关。抑郁的患者,免疫系统里面的淋巴细胞数量、NK细胞(杀死癌细胞等入侵者的防御性细胞)数量会降低。
等等。
(以上我根本看不懂)
(另外我医生曾建议,确诊抑郁症后,自己及身边的人就不要再反复追因了。)
Q·05:通过抑郁自评量表等能判断自己是否得了抑郁症吗?
A:没那么简单。/就能找到/聊得来的伴(逃)
研究结果提示按现有程度划分标准得出的自评情绪严重程度,无论用于焦虑症还是抑郁发作患者,与医生根据通用工具得出的症状严重程度级别的一致性不高。临床上根据自评结果给出的程度评价,如告知患者是“中度抑郁”的做法,也是缺乏专业基础的。对公众来说,可以作为一种筛查参考,但诊断病情需要专业医生。
Q·06:我还是想进行自评测试,有哪些相对专业的测试推荐?
A:(1)抑郁自评量表(SDS,20题):
(2)焦虑自评量表(SAS,20题)
(3)抑郁、焦虑和压力测评量表(DASS-21,21题)
(4)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10题)
就诊时,医生仍有可能开具(以上部分的)自评测试,请仍然按医生要求完成。
(不明白为什么我添加不了外网超链接,带来不便请谅解,可点击文章下方“阅读原文”,进入“简单心理”心理测试页面,根据以上标题查找自评量表,进行测试。部分测试娱乐性质强,参考价值不大,不要随便给自己贴标签)
Q·07:如何科学面对抑郁症?
A:(1)发现端倪及时求助医生。如果发现身边的人或自己可能有情绪方面的问题,最需要做的不是冒然做出判断或诊断,而是鼓励其积极寻求专业帮助,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家来做。
(2)不能讳忌就医。身体的硬件(器官)会生病,身体的软件(大脑的精神活动)也会生病,抑郁症是大脑的功能性障碍。抑郁症并不可怕。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且绝大多数患者的抑郁症,经过规范化治疗是可以有效控制,获得最大程度临床治愈,症状缓解。因此抑郁症患者不要拒绝帮助,应及时求医。
(3)坚持正确的治疗理念。如果患者能接受全病程治疗(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治疗),复燃率和复发率会明显降低,因此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至关重要。对于治疗要有一定的认识:治疗期间不能刚服药觉得没作用或觉得症状缓解了就擅自停药。如果在急性期的治疗维持不下来,则更容易复发,对于控制病情和再次服药也更困难。
Q·07:得了抑郁症去心理咨询就好了?
A:抑郁症不是单纯的心理问题,需要药物、心理与陪伴等综合治疗,不仅仅是心理咨询/休养/出去散散心就能解决的。抑郁症不是矫情,不是想太多,不是想不开,我们真的生病了。
Q·08:抑郁症应该如何就诊治疗?
A:(没有专业依据,个人就诊经验,仅供参考)
(1)一般来说,更医院或专业的(精神卫生)医院看①精神科,然后才考虑临床心理科。抑郁症被正式诊断之前,尽量不要盲从社会/网络上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简单心理app的咨询和治疗还比较专业,不是广告,是医生推荐的。不过如果有简单心理的工作人员看到这篇文章,麻烦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