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精神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精神疾病与自杀
TUhjnbcbe - 2021/4/25 19:55:00

精神疾病与自杀

专家介绍:

姓名:李占江

学历:博士

职务:副院长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擅长: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等常见精神障碍的诊断、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提到“自杀”很多人会感到不舒服,人们比较忌讳谈到它。在汉语中与“自杀”相同的词语还有“自尽”、“自栽”等说法。在当代,不管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谈及,“自杀”已经到了我们不能视而不见的程度,特别是最近几年有关青少年自杀的案例更是常常出现在不同的媒体上。自杀已然成为全球性的巨大的、复杂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全世界大概有万人自杀死亡,占全球疾病总负担的1.4%。每年自杀死亡的人数远远大于战争、恐怖袭击和凶杀的死亡人数。

今年,世界心理卫生联盟与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将世界自杀预防日(9月10日)和世界精神卫生日(10月10日)的主题均投放到精神疾病与自杀的关系上,号召人们积极行动起来,提高精神疾病防范意识,降低自杀风险。尽管大多数精神疾病病人并不是死于自杀,但在欧洲和美国,90%自杀死亡者可以见到不同形式精神障碍的证据。在美国90%以上的自杀与精神疾病和(或)物质滥用有关。在英国,50%的自杀案例在自杀当时或以前存在精神疾病的诊断。心境障碍(主要是抑郁)病人终生自杀的风险是6%-15%,而精神分裂症病人终生自杀的风险为4%-10%。一份全英国的审计报告发现,四分之一自杀成功者在生前的12个月内一直接受精神卫生服务。其中,16%是精神病住院病人,24%是最近三个月刚出院的精神病病人。所以,从自杀预防与干预的角度看,降低自杀发生的风险,预防自杀,必须从提高公众预防精神疾病的意识、破除一些有关自杀的错误观念、了解精神疾病与自杀的关系、减少精神疾病导致自杀的危险因素、识别早期的自杀征兆等措施着手,进行早期干预。可以增加自杀风险的精神疾病精神疾病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恶疾。罹患精神疾病的人,有相当一大部分在工作、学习、日常生活等社会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有的病人久治不愈,最后导致精神残疾。从自杀的风险因素来讲,贫困、经济状况差、与社会隔离、得不到有效的人际支持等因素与自杀精神疾病与自杀积极

1
查看完整版本: 精神疾病与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