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精神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高催乳素血症
TUhjnbcbe - 2021/3/19 17:27:00

高催乳素血症是最常见的腺垂体疾病

该病以溢乳和性腺功能减退为突出表现。女性病人可有性欲降低、性感缺失,治疗后随着PRL水平的降低而缓解。男性病人主要表现为性欲减退、阳痿,严重者可出现体毛脱落、睾丸萎缩、精子减少甚至无精症。高催乳素血症系指由内外环境因素引起的,以催乳素升高(>25ng/ml)、闭经、溢乳、无排卵和不孕为特征的综合征。从病理改变看,可分为肿瘤性高催乳素血症、产后型高催乳素血症、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医源性高催乳素血症。此病经过正规的治疗后可治愈,多数患者可基本恢复正常。

高催乳素血症的病因较多,任何原因导致血清催乳素水平升高都称为高催乳素血症。主要包括垂体催乳素瘤、下丘脑疾患,如颅咽管瘤、炎症,内分泌疾病,如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以及药物影响等均可以引起血清催乳素水平升高。

主要病因

垂体催乳素瘤

是最常见的垂体功能性腺瘤,约占全部垂体腺瘤的45%,是临床上病理性高催乳素血症最常见的原因。垂体催乳素瘤多为良性肿瘤,依照大小可分为微腺瘤(≤10mm)和大腺瘤(>10mm)。多数催乳素瘤病人血清催乳素水平可达μg/L(4.55nmol/L)以上,并伴有溢乳症状。

内分泌疾病

如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均可引起催乳素升高。

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

催乳素多为60~μg/L(2.73~4.55nmol/L),无明确原因,多因病人的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催乳素分泌增加。其中大多数催乳素轻度升高,长期观察可恢复正常。但对部分伴月经紊乱而催乳素高于μg/L(4.55nmol/L)者,需警惕微潜隐性垂体腺瘤的可能,应密切随访。

药物影响

长期服抗精神病、抗抑郁、抗癫痫、抗高血压等药物可能引起催乳素水平升高,常见的药物,如多巴胺耗竭剂、多巴胺转化抑制剂、多巴胺重吸收阻断剂、激素类药物等,药物引起的高催乳血症多数血清催乳素水平在μg/L(4.55nmol/L)以下。

生理性因素

如女性月经、妊娠期间,精神压力大、性生活、哺乳等,可导致血液中的催乳素增高。

各类胸壁炎症、慢性肾衰竭、肝性脑病、手术切除卵巢及子宫等,催乳素也可异常增高。

流行病学

在闭经病人中,约15%存在高催乳素血症,而在闭经伴有溢乳的病人中,其发生率达70%。15%的无排卵妇女伴有高催乳素,43%无排卵伴有溢乳者存在血清催乳素升高,约3%~10%无排卵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人有高催乳素血症。

好发人群

·生育年龄及妊娠、哺乳期的女性。

·患者有垂体瘤、内分泌疾病的人群。

症状

高催乳素血症的症状主要与催乳素相关,高水平催乳素可抑制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大腺瘤还可产生压迫效应。血清中催乳素升高可导致闭经与月经紊乱、溢乳、不孕与流产、肿瘤压迫神经症状等。

典型症状

闭经、月经紊乱

高水平催乳素可抑制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导致*体期缩短及无排卵性月经失调,临床表现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月经稀发或闭经。

溢乳

是本病特征之一,闭经泌乳综合征病人中约2/3存在高催乳血症,其中有1/3患垂体微腺瘤,溢乳通常表现为双乳流出或可挤出乳白色或透明液体。

不孕、流产

当催乳素轻度升高时(<~μg/L,即4.55~6.82nmol/L)可因*体功能不足发生反复流产,而随着血清催乳素水平的进一步升高,可出现排卵障碍。

肿瘤压迫神经症状

微腺瘤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大腺瘤压迫甚至侵犯视交叉及影响脑脊液回流时,可出现头痛、呕吐和眼花,甚至视野缺损和动眼神经麻痹等症状。

性功能改变

高催乳素血症的影响下,男性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紊乱,对男性性腺内分泌功能产生全面抑制作用,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和不育。

就医指征

若出现闭经与月经紊乱、溢乳、不孕与流产、体重增加、多毛及痤疮,头痛、呕吐和眼花,甚至视野缺损和动眼神经麻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妇科就诊。

·若患者需手术治疗,应至神经外科就诊。

·治疗

·高催乳素血症的治疗目标是控制高催乳素血症、恢复女性正常月经和排卵功能、减少乳汁分泌及改善其他症状(如头痛和视功能障碍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甲磺酸溴隐亭、卡麦角林和喹高利特、维生素B6。

预防措施

·治疗原发性疾病,如垂体肿瘤、甲状腺功能减退和库欣综合征等。

·避免不良精神刺激。

·减少或避免应用升高催乳素的药物。

·合理使用避孕药。

·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哺乳期女性应尽量缩短哺乳时间;若未有怀孕打算,女性需做好安全措施,避免进行人工流产术。

点击蓝字丨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催乳素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