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障碍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是一类以情绪或心境低落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总称,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部分患者存在自伤、自杀行为,甚至因此死亡。
抑郁症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好发于秋冬季,平均起病年龄为20--30岁,几乎每个年龄段都有罹患抑郁症的可能,从起病到接受系统治疗的时间平均为3年。患病女性多于男性(约2:1),且女性有阳性家族史者是男性的2倍。
据世界卫生组织(年)统计,全球约有3.5亿抑郁障碍患者,在17个国家进行的精神卫生健康调查中发现平均每20人就有1人曾患或目前患有抑郁障碍,抑郁障碍的年患病率为1.5%,终生患病率为3.1%,高达1/5的妇女在分娩后会出现产后抑郁症状。根据年《自然》杂志报道的全球抑郁症流行病学情况,中国的抑郁症患病率为3.02%。
抑郁障碍危害较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疾病负担的研究,抑郁障碍占非感染性疾病所致失能的比重为10%,预计到年将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负担源,是精神疾病负担中最显著的问题。抑郁障碍是与自杀关系最为密切的精神疾患,全球每年有近万人自杀,自杀者中约50%可诊断为抑郁障碍。抑郁障碍还会增加其他躯体疾病的病死率。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抑郁障碍较为常见,40%的冠心病患者以及45%的心肌梗死患者同时伴有轻度或中度抑郁症状,而15%~20%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患有重度抑郁障碍。
抑郁发作的表现可分为核心症状群、心理症状群与躯体症状群三方面:
1、核心症状: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消失
2、心理症状群:焦虑、思维迟缓、认知症状,认知歪曲或负性认知偏差(患者会产生“三无”症状,感到“无助、无用、无望”)、自责自罪、自杀未遂和行为、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精神病性症状、自知力。
3、躯体症状群:睡眠障碍、饮食及体重障碍、精力丧失、抑郁情绪昼重夜轻、性功能障碍、其他非特异性躯体症状。这类非特异性症状包括头痛、脖子痛等躯体任何部位的疼痛,口干、出汗、视物模糊、心慌、胸闷、喉头肿胀、恶心、呕吐、胃部烧灼感、胃肠胀气、消化不良、便秘、尿频、尿急等。
抑郁障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主要是指抗抑郁药;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人际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电休克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等。经过抗抑郁治疗,大部分患者的抑郁症状会缓解或显著减轻,但仍有约15%未达临床治愈,复发率约为35%。首次抑郁发作缓解后约半数患者不再复发,但3次发作、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今后的复发风险几乎是%。影响复发的因素主要有:维持治疗的抗抑郁药剂量及使用时间不足;生活应激事件;社会适应不良;慢性躯体疾病;家庭社会支持缺乏;阳性心境障碍家族史等。抑郁症状缓解后,患者一般可恢复到病前的功能水平,但有20%~35%的患者会有残留症状以及社会功能或职业能力受到影响。如果患者持续存在抑郁症状,但达不到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应考虑为部分缓解。抑郁症状残留会增加复燃和复发的风险,其中焦虑和躯体症状是最为突出的抑郁障碍残留症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