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孩*策,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生育二孩。在全面二孩*策实施的第二年(年),国内二孩比例就已高达51%,超过了第一胎的比例,也就意味着二次生育的妈妈数量超过了新手妈妈。在人们的刻板印象当中,产后抑郁这事只会发生在头胎,有过生育经验的妈妈能从容地避开或处理它。其不然,二胎妈妈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也越发频繁。所以无论妻子第几次生孩子,依然会遇上。
“怀着最大的期待和爱意生下孩子,没想到迎来的却是意料之外的悲伤、无助、内疚和绝望。”
这是一个产后抑郁症母亲写下的文字。世上没有绝对地感同身受,只有同样经历过产后抑郁。
“莫名其妙地哭、发脾气,不明白自己怎么了”
“没有奶水,照顾不好孩子,充满自责”
“头发油腻,身材臃肿,肤色不好,厌恶自己”
“没有朋友,没有工作,丢失自我”
“老公、公婆都不理解我的抑郁,以为我在矫情”
“孩子不停地哭,睡不了觉,无尽的折磨”……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当了妈妈才能明白这种感觉。
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病学》数据显示,20%的产后死亡由自杀导致,而抑郁是导致自杀的第一成因。年9月,谷雨实验室在《看见产后抑郁:丈夫无法逃避的真相》中提到,目前国内产生抑郁但没有被诊断出来的产妇比例高达60%,而50%被诊断出来的产妇都没有接受任何治疗。在患有产后抑郁症状的人群中,有超过10%的人如照料不周会发展成严重的抑郁症。
抑郁症的危险年龄在20-40岁,这个时候恰恰是女性生育和激素改变期高峰。她们在性激素变化期更容易发生抑郁症,产后是抑郁症的高危期。这个时候,产妇不但经受内分泌系统的突然变化,而且社会心理变化也有较大的变化。产后抑郁往往被认为是分娩后不典型抑郁,属于神经症性抑郁症。
产后抑郁持续的时间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抑郁种类,家庭氛围,产妇心理承受能力和是否积极寻求帮助等,具体时间因人而异,不可一概而论。分娩后的女性需要家人的呵护支持,因此家人一定要尽可能的包容和开导,同时女性要学会解压,多与人沟通,积极面对生活。
产后抑郁症又称为产后抑郁障碍,目前认为产后抑郁症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特发于女性产后这一特殊时期的抑郁症。通常指产后四周内出现抑郁情绪,根据美国DSM-5诊断分类体系,该病属于围产期抑郁障碍,一般诊断为重性抑郁障碍,伴有围产期特征,但若超出产后一个月发生的抑郁障碍,则只诊断为重性抑郁障碍。
基本病因
遗传因素在家系中体现明显,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的可能性也越高,且本病目前倾向于多基因遗传模式。
神经生化因素某些人体的神经递质功能活动异常,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可能与产后抑郁发作有关。
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产后抑郁的患者可能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下丘脑-垂体-生长腺素轴的异常,其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是神经内分泌系统的重要部分,可以调节许多身体活动,影响心情和情绪变化。而产后性激素骤降可能是也是患产后抑郁的一个重要原因。
脑电生理变化抑郁发作时,脑电生理多为右半球,脑诱发电波电位波幅减小等。
社会心理因素单用遗传因素无法解释其病因,而产后抑郁的发生与应激性生活事件,环境事件有一定关系。
产后抑郁症患者会出现三的症状:闷闷不乐、兴趣减退、精力不足,同时可能会伴有焦虑紧张失眠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精神病性症状等情况,严重者可能出现自杀或伤婴的倾向。当产妇在产后出现抑郁症的表现,如长时间情绪低落,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紧张焦虑自我评价降低失眠等,甚至出现自残自杀的观念和倾向,一定要及时就诊,以免不必要的悲剧发生。
轻度抑郁症发作的患者可以首选心理治疗,但在期间仍需坚持复诊和评估。心理症状。无改善则需考虑药物治疗,中度以上的抑郁发作,需选择药物治疗或药物联合心理治疗,若病情严重并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影响正常生活,或出现自杀及伤害婴儿的倾向时,医院进行治疗,必要时进行住院治疗,产后抑郁症很容易复发,因此目前倡导全病程治疗。当产后抑郁症患者需要抗精神病药或情感稳定剂的质量,往往提示患者的病情较重,很难维持对婴儿的正常哺乳,因此不推荐此类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心理治疗旨在帮助患者做好生活方式和心理的调适同时指导丈夫、父母等家庭成员学习有效的沟通方式,为患者创造和谐的家庭气氛,让其感受来自家人的关怀照顾,以减少刺激产妇的情绪行为。通过倾听安慰指导和鼓励等方式,引导患者意识到自己的情绪问题,抒发压抑的情绪,同时进行疾病的健康宣教,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疾病,从而积极的配合治疗,在痛苦中自我救赎,一定不要向抑郁低头,尽快走出抑郁的状态。
家人应积极安慰,同时多帮忙照顾婴儿,保证产妇良好的睡眠质量和时间,有助于改善产后抑郁情绪。适当运动也可以缓解产后抑郁情绪,如团体运动,或产妇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丈夫及其他家人应积极参与到患者的治疗当中,积极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督促和鼓励患者坚持治疗,产妇需要尽可能的多休息,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配偶和家人应为其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平时多分担家务,在夜间多帮忙照料孩子,同时在照料孩子的时候,也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