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精神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精神分裂症长期治疗选择低代谢风险药物受青
TUhjnbcbe - 2021/3/6 23:01:00
春季是精神疾病高发期,每年的3月-5月,精神病的发病率、住院率、门诊率最高。昨天,记者医院了解到,该院近期就诊病人增多。据统计,今年3月1-13日,该院精神科的门诊量已经达到人次,门诊人数比2月份同时间段增了近13%。其中比较容易发病的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狂躁症。一个幻想有人喜欢他,一个亢奋到四处发钱

这几天,医院精神早期干预科副科主任潘安乐医生接诊了这么两个病例。

患者张某(化名),男,35岁,10年前开始精神出现异常,这个月已经是第25次入院治疗。潘医生介绍,该病人患的是精神分裂症,其典型表现为钟情妄想。病人的病期很长,最近再次发病。前段时间,他坚信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一位主持人喜欢他,每次在电视上看到这位主持人主持节目,他就幻想着对方在节目里跟他表白,电视上还会出现字幕:我喜欢你,你来北京找我。张某打算买飞机票去北京找这位主持人,后被家人拦下,医院诊治。

潘医生说,这种病的表现症状为:坚定不移地认为对方喜欢自己,没有任何根据,甚至住院治疗,也会认为护士喜欢自己,哪怕你拒绝他、羞辱他,他也会觉得这是一种爱情的考验。

还有一位患者是办企业的,他患的是躁狂症,每次他一发病找不到人,家人只要去五星级酒店的总统套房找肯定没错。潘医生说,这种病的病根就是本能亢进,表现为精力过度亢奋,食欲没节制,如果正常情况能睡好几个小时,发病了就只用睡一两个小时,时刻感觉自己有用不完的精力,甚至去街上发钱,拿出整沓的现金分给路人,达到自我满足。这名患者平时没发病的时候,打理公司业务井井有条,一点都看不出症状。最近,由于天气变化以及生活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再次发病。

潘医生介绍,躁狂症是人体大脑受体系统的一种失衡表现,五羟色胺系统功能一直处于高点则表现为躁狂,一直过低则出现抑郁。“导致精神病的原因很多,比如家族遗传、性格、社会环境因素、外界不良刺激、躯体疾病等。其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春天气候多变,气温、气压等变化无常,容易干扰人们固有的生理功能。在春天,白昼开始逐渐变长,食物增多,人的新陈代谢旺盛而睡眠相对减少。这时体内的激素或神经递质水平也会相应调整,让人们适应季节变化的生存节律。如自身适应能力差,导致体内外失去平衡,加剧了心理机能混乱,就会使精神行为发生异常改变,促使精神病发病或复发。即便对于大部分精神健康的人群,春天如孩儿脸般多变的气候也会使人们情绪波动较快、容易烦躁不安。”潘医生说。

用横向纵向对比法自查

在春季精神疾病容易复发的时期,家属要注意留心观察病人的表现,一旦病人在行为举止、情绪、性格等方面发生异常改变,都有可能是精神病复发的征兆。怎样及早发现精神障碍疾病?潘安乐教了一个方法: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的对比方式。

横向比就是和自己以前对比,情绪出现明显反常,性情变得跟平时不同,出现敏感多疑、悲喜无常、心神不宁等症状;对人冷漠,失去以往的热情,与亲人也缺少应有的情感交流;要么心情极好、精力充沛,要么心情沉闷、郁郁不乐;喜怒无常或焦虑不安等,许多精神障碍早期也会表现出性格的改变。一些性格特点加重,如孤僻、多疑、暴躁等表现得更加突出;一些性格特点改变,如爱整洁的变得邋遢,活泼的变得内向等。另外,如果说话较以前明显增多,或说话较以前明显较少,或所说的话词不达意等。

纵向比就是和同龄人的生活对比,看看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其他人有什么特别不一样的地方。

尤其是精神病人自身出现自知力动摇,即原本认识到自己有病,自觉服药的患者,突然不承认自己有病,甚至拒绝服药,就要高度警惕疾病复发。出现这些精神异常表现,应设法取得患者的配合,送其到精神科进行检查。

来源:温州都市报记者王春霞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戳阅读原文参与爆料拿红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1/3/6 23:01:00

作者:邵天男,吴仁医院精神科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高致残性的重性精神障碍,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及高致残率等特点。至今,抗精神病药物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手段。

在过去半个世纪,随着第一种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的发明,精神分裂症治疗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包括思维紊乱、幻觉和妄想均能得到有效控制,多数患者对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反应良好。这些药物无一例外地与会多巴胺D2受体结合,导致D2受体阻滞,出现类帕金森病样症状等锥体外系反应。而在20世纪90年代研发的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大大减少了锥体外系副作用的出现,也使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前景得到改善。

虽然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已经得到FDA等部门的确定,但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的疗效及副作用往往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大多数抗精神病药物仅对30%至60%的患者有效,约有7%患者经历过严重的不良反应。对临床医生来说,这种与抗精神病药物有关的个体差异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临床医生必须选择合适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

一、抗精神病药相关代谢紊乱的危害

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与健康人群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会提早15年甚至30年死亡。虽然自杀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过早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超过60%的患者过早死亡的原因并非由其中枢神经系统衰退导致,伴发心血管系统疾病成为其寿命缩短的主要原因,伴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死亡率为普通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的2-3倍。除寿命缩短外,代谢疾病的发生无疑会加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经济负担及照料难度,降低其生存质量以及治疗依从性,更无从恢复其社会生活功能。

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和代谢异常(如肥胖、糖尿病)。与一般人群相比,肥胖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大约是正常人的两倍。20世纪70年代早期可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所报道的副作用几乎没有体重增加,而随着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普及,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体重增加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其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进而增加复发风险。

一些系统回顾研究发现,约有80%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体重增加。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短期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即可观察到较明显的体重增加。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可致使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肥胖,继而出现糖耐量降低、胰岛素抵抗、血脂紊乱、糖尿病等代谢障碍。

因此,抗精神病药物所诱导的代谢紊乱是当前精神分裂症治疗策略中最受

1
查看完整版本: 精神分裂症长期治疗选择低代谢风险药物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