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不同于普通的躯体疾病那样,出院意味着痊愈。精神疾病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在医院复查,调药。病情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反复发作,这也导致了许多病人短时间内多次反复住院。
精神疾病复发的原因
1
周围环境的变化
病例1
患者甲言语夸大,情绪高涨,行为冲动,入院治疗好转后出院,出院后坚持服药,因多次饮酒再次出现发脾气,骂人,摔东西,酒醒后情绪依然不见好转,夜眠差,急躁,再次入院治疗。
病例2
患者乙情绪低落,有消极言语,消极行为,入院治疗好转后出院,出院后坚持服药,因工作上出现差错,压力大,再次出现焦虑,,自卑等消极情绪,认为自己什么都干不好,情绪低落,无原因哭泣,无法正常生活工作,再次入院。
患者出院之后步入社会,一时间从封闭的病区到开放的环境,对各种东西都充满好奇和向往,四处走走,拜访亲友,这都是人之常情,但是在“花花世界”的各种“诱惑”中也很容易让自己的心境再次误入歧途。
一些患者出院之后生活作息时间不规律,导致睡眠形态紊乱。有的患者因为交际饮酒,导致药效下降。还有的患者因为在封闭病区呆得太久了,猛地出来过度兴奋,为所欲为,肆意挥霍,助长了夸大妄想的症状,这些都容易导致精神症状的再次出现。
现代社会工作和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有很多精神病患者精神失常可能就是这些原因引起的,当他们疾病得到控制,重返社会时还是要面对这一切。刚开始还能做到勇敢,但是时间长了,遇到的挫折越多会让患者难以招架,于是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卑心理,出现抑郁情绪,导致疾病反复发作。
2
自制力不足和家属监管不到位
病例3
患者丙在家因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精神失常,表现胡言乱语,行为乱,接触交谈困难,生活难以自理,住院病情好转后出院,一星期后患者再次入院,家属诉:因平时工作繁忙,将患者关于家中,患者未能按时服药,再次沉迷于网络游戏,疾病复发。
精神病患者出院后需要监护人严格看管,尤其是一些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因为每名患者的自知力不同,精神疾病需要规律的作息和长期服药才能持久控制,有些患者没有服药依从性,生活自理能力很差,若没有家属的长期陪伴与提醒,很容易忘记服药,生活上也会回到从前的状态,疾病复发就成为必然的事情。
3
患者本身治疗依从性不足
病例4
患者丁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住院治愈后出院,出院后坚持服药一年,症状控制良好,无复发现象,患者自行停药,后逐渐出现自言自语,情绪不稳,幻听等症状,直至不能正常生活工作再次入院治疗。
抗精神病药有一些副作用,例如头晕,流涎,口渴,便秘等等,还有的有镇静催眠作用。这些作用和副作用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例如上班和上课时间会感到疲倦,发困,浑身无力,头晕等等。为了避免这些不良症状,经常会有患者擅自停掉或减掉一些药,最后精神症状渐渐出现,导致疾病复发。
还有一些患者对精神疾病的认知不对,总觉得吃了一段时间药症状控制住了,自己已经完全康复了,就无需再服药了。这种想法是错的,在医院治疗期间的痊愈指的是“临床痊愈”,离完全痊愈还有很长的距离。就如同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出院也需要持续服降压药和降糖药一样,精神病更是如此。
如何防止精神疾病的复发
精神疾病的复发率很高。病情复发不但给康复带来很大困难,还给患者、家庭造成了巨大的负担,防止复发要特别
1
要尽早的治疗精神疾病越早治疗,康复的效果越好。有不少精神病人家属在早期有意隐瞒病情,或搞迷信活动,或相信民间偏方,延误了早期最佳治疗时机,而严重影响后期康复。家属应引以为戒。
2
要坚持规范的药物维持治疗多数精神疾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维持治疗,停药、改变药物和剂量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否则,极易造成病情复发。其实也不止是精神疾病需要长期维持治疗,其它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都是如此。
3
要定期随访、门诊复查我院对精神疾病患者实行了管理,对自愿加入管理的病人,我院医生会定期随访,指导家庭治疗和康复,并定期组织评估、复查。
4
注意发现复发的先兆,及时处理比如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特别是昼夜节律颠倒;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或者发呆发愣等;突然否认自己有精神病,拒绝服药等。上述现象不一定都是复发的先兆,但家属要了解其可能的原因,及时向医生反映,作进一步的观察和处理。这样就有可能避免一次复发,或者使复发的时间缩短、程度减轻。
5
力所能及地参与劳动和社会活动有事情做,有生活内容,有奔头。多鼓励表扬,减少不愉快的刺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