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
阅读预计需要13min
最近,一个朋友告诉小编,她的亲人刚刚被诊断出患有精神障碍疾病,即将入院治疗。朋友在担心之余也觉得震惊:一直感觉很遥远的精神障碍疾病,真的就在我们身边吗?
就在前几天,医院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悦勤教授等研究者于2月18日在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精神病学》(TheLancetPsychiatry,IF:15.)上发表了研究文章《中国精神障碍患病率的流行病学现况研究》(PrevalenceofmentldisordersinChina:across-sectionalepidemiologicalstudy),用数据为大家展示了精神障碍疾病在中国可能并不广为人知的现状。(下文中如无特殊注明,数据均引用自Huangetal,)
01
中国精神卫生调查(CMHS)
在中国,精神障碍疾病情况是如何被研究的?
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巨大等原因,中国国内精神障碍患病情况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都处于一种难以把握的状态中。年,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及科学技术部的支持下,*悦勤教授领导团队一起开始了“中国精神障碍疾病负担及卫生服务利用的研究”(简称“中国精神卫生调查”,ChinaMentalHealthSurvey,CMHS)。从此,对中国精神障碍疾病患病情况的“人口普查”开始了。
CMHS有三个主要的调查目标:
获得各类精神障碍的疾病负担以及精神卫生服务利用的相关信息;
探索精神障碍疾病负担和精神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
开发精神障碍群体调查软件及质量控制平台。
调查的内容则包括:精神障碍患病率、残疾率、估算发病率;精神障碍的生物环境危险因素;以及精神卫生服务利用现况,最终评估疾病负担。调查的疾病包括7大类疾病:心境(情感)障碍、焦虑障碍、物质使用障碍、进食障碍、间歇冲动障碍、精神分裂症、老年期痴呆,共涉及36小类的疾病(Huang,)。
为了成功实现调查目标,CMHS将调查对象设定为18岁及以上、城乡社区常住6个月以上的居民,调查地点涵盖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含港、澳、台地区)。这一标准是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曾进行的“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调查所设置的。
整个调查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样本将参与由经过训练的访谈者主导的访谈调查;在第二阶段,样本将被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来主导进行诊断。在第一阶段中,访谈者主要使用的量表为复合性国际诊断访谈表(CompositeInternationalDiagnosticInterview3.0,CIDI)和社区痴呆筛查量表(CommunityScreeningInstrumentforDementia,CSID)。
在第二阶段中,经过第一阶段筛选的样本将在专业精神科医生和研究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CIDI和CSID为基础,结合使用DSM-IV结构化临床访谈(StructuredClinicalInterviewforDSM-IVAxisIDisorders,SCID)和老年精神状况(GeriatricMentalStateExamination,GMS)量表的诊断。
(具体调查步骤可见下图)
02
调查结果是怎样的?
在中国,焦虑障碍和心境障碍的患病率最高
CMHS在年7月,正式落下帷幕。经过这近三年的努力,最终这份调查的实际样本量达到了人。主要研究精神障碍疾病包括:心境障碍、焦虑障碍、酒精药物使用障碍、间歇爆发性障碍、进食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老年期痴呆等七类主要精神障碍。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样本中,任意精神障碍疾病(不包含老年期痴呆)的12月患病率(即在过去12个月内患有目标疾病者)为9.3%;终生患病率(即在人生中某一阶段患有目标疾病者)为16.6%。
在所有被调查的精神障碍疾病中,患病率最高的是焦虑障碍和心境障碍,无论是12月患病率还是终生患病率都远超过其他精神障碍。在焦虑障碍中,患病率最高的为特殊恐惧症(12月患病率2%);而在心境障碍中,患病率最高的则为抑郁障碍(12月患病率3.59%)。患病率位居第三位的则是酒精和药物使用障碍,其中,酒精使用障碍在其中所占比例最高,为1.84%(Huang,)。
以下为三类患病率最高的精神障碍的具体患病率情况:
整体患病率稍低的则依次是间歇爆发性障碍(12月患病率1.23%;终生患病率1.54%)和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12月患病率0.61%;终生患病率0.75%)(Huang,)。患病率最低的精神障碍为进食障碍,12月患病率和终生患病率均低于1%。
除此之外,65岁及以上人群中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则远高于很多精神障碍疾病,终生患病率达到了5.56%(Huang,)。
对比年(时点患病率1.1%;终生患病率1.4%)和年(12月患病率7%;终生患病率13.2%)对各类精神障碍的调查结果,CMHS的这份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证明了中国精神障碍患病率的升高,也又一次将大家的目光聚焦在了我国的精神卫生问题上。
03
当咨询师遇到精神障碍疾病
9个要点帮你快速评估来访者的精神状况
作为心理咨询师,需要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来访者,也有很大概率会遇到患有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的来访者。在一般情况下,咨询师们都需要对来访者的精神状况进行评估,再决定该使用何种治疗方式,或是在与来访者商讨后妥善进行转介或转诊。
在这里,我们想与大家分享JohnSommers-Flanagan和RitaSommers-Flanagan在《心理咨询面谈技术》(ClinicalInterviewing,FourthEdition)一书中提到的一般精神状况检查方法(Sommers-Flanagan,Sommers-Flanagan,Chen,Jiang,Huang,),希望可以通过这9个要点来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来访者的精神状况,制定治疗计划。
1.外表
对外表的观察主要针对身体的特征和人口统计学信息,可能包括:衣着、面部表情、瞳孔是否扩张、妆容、身高、体重、可能的营养状况等等。观察的要点不仅仅是直观的外表信息,还应该观察来访者的身体反应和与咨询师的互动。
通过观察来访者的外表,咨询师可能有机会得知对方的精神状况,比如瞳孔扩张可能与药物成瘾问题相关、外表比实际年龄显得老可能是由于物质滥用或重性抑郁问题等等。
2.行为/精神性运动活动
咨询师需要观察来访者的躯体运动,同时包括特定的躯体运动和过度/有限制的身体运动,如目光接触、面部扭曲、过度的眼动(扫视)、古怪或重复的手势和姿态等等。
过度的躯体运动可能与焦虑、药物反应或双相障碍中的躁狂相有关,而运动的减少则可能与脑器质性官能障碍、紧张性精神分裂症或药物诱发性木僵有关。
3.对咨询师的态度
来访者在与咨询师的关系中如何行事与反应,也是咨询师需要观察的要点。来访者对咨询师提问的响应度、是否存在延迟反应、反应言语是直接还是模糊等表现,都可以帮助咨询师了解来访者对自己的态度。
在这里,咨询师需要倾听自己的情绪反应,并以自己对来访者行为的诚实反应作为线索进行观察。
4.情感和心境
对来访者情感的观察,是咨询师对来访者此时此刻情绪色彩的把握,通常包括情感的内容与类型(如愤怒、悲伤、高兴等等)、变化范围和持续时间(如来访者表现出的情感贫乏可能与精神分裂症、重症抑郁等问题相关)、适当性(通过来访者言语内容和生活环境背景来判断)和深度与强度(可通过观察来访者的语调、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表现来判断)。
对来访者心境的观察,则是基于来访者内心的主观、持久的自我报告来进行观察的。咨询师应该通过简单的、非引导式的、开放式的问题直接进行评估,如询问来访者“你最近感觉怎样?”。比较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情感评估和来访者的心境自我报告是十分重要的。
5.言语和思维
通过观察来访者的言语,咨询师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对来访者的思维进行评估。对言语的观察主要包括:速度、音量和力度。特殊的言语特征和言语问题,如口齿不清、特殊口音、节奏失调、口吃等,也应该被记录下来。
对来访者思维的评估通常包括对思维过程(即来访者如何进行思考)和思维内容(即来访者思考的内容)的观察。其中,妄想、强迫观念、自杀或伤人想法或计划、特定的恐怖等思维应得到咨询师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