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
是指在各种因素下,造成大脑功能失调,出现以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障碍为主的一类严重的精神疾病。精神疾病:
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包括了精神病,也包括了焦虑症、抑郁症等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和意识障碍的患者。引发精神疾病的原因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
研究的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心理障碍、儿童孤独症、焦虑症、阿尔茨海默症等,都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目前绝大多数的精神障碍都不能用单基因遗传来解释,而是多个基因相互作用,会使患病风险性增加,加上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从而导致了精神疾病的发生
精神疾病具有遗传性是指,如果家族中有精神疾病人,其亲属罹患精神疾病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而不是其亲属一定会患病。
器质性病变
感染、躯体疾病、创伤、营养不良、*物等因素。这类因素可能会通过影响人身体早期的神经系统发育,导致成年以后精神疾病的发生。
比如人类免疫缺陷病*(HIV)被证实能产生进行性的认知行为的损害。能导致大脑缺血、缺氧、代谢异常的躯体疾病如肺心病、冠心病、肾衰竭等均可引发一些精神症状;一氧化碳、莨菪碱等中*也可引发明显的精神症状。
器质性病变属于精神疾病的后天诱因,如果及时发现,并且进行专业的治疗,有些单纯的由器质性病变引发的精神疾病是可以避免的。
心理因素精神应激因素
指某些事件引起个体精神和难以应付而造成心理压力。如:离婚、亲人死亡、地震、火灾、战争等可能引起心因性精神障碍。
精神应激与精神疾病的关系可以看成是一个致病谱。一端是直接的致病作用,如某些强烈的精神应激因素精神应激如地震、火灾、战争等引起的心因性精神障碍,这种情况下是起了主要的致病作用的;在另外一端,精神应激如离婚、亲人死亡等,在疾病的发生中所起的作用小,是诱发因素,如精神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等。
社会因素
自然环境(如污染、噪声、生存空间过小)、社会环境(社会动荡、社会大变革)、移民等,均可能引起精神压力增大,诱发精神疾病。不同的文化环境,一些文化不发达的地区的群体的风俗、信仰、习惯也都可能会影响人的精神活动而诱发精神疾病。如某一些的精神疾病会只见于某一些特定的民族、文化或者地域中,恐缩症多见于一些东南亚国家,冰神附体见于日本冲绳岛、蒙古的比伦齐、加拿大等地区。
由社会因素引起的精神疾病,最主要的是取决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治、文化的发展情况以及社会的稳定情况。
个性因素
先天的禀赋素质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如强迫性格,内向。现代研究认为,病前的性格特征与精神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不同性格特征的个体易患不同的精神疾病。
如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大多病前具有分裂性格,表现为孤僻少语,生活缺少动力,缺少热情或情感冷淡,不仅自己难以体验到快乐,对他人也缺少关心,过分的敏感、怪癖。而具有强迫性格的人,做事容易犹豫不决,按部就班,过于追求完美,事后反复检查,穷思竭虑,对自己过于克制、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