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红谷滩杀人案一审,凶手被鉴定为患有双相障碍
8月5日,美国发生两起枪击案,总统特朗普将凶手归咎于精神疾患7月20日,任达华遇刺,嫌疑人陈某患有精神障碍7月18日,日本京都市“京都动画”第一工作室发生纵火事件,嫌疑人青叶真司患有精神障碍7月18日,章莹颖案嫌犯克里斯滕森被判终身监禁,其家人称其患有精神分裂......近日进入公众视野的几起重大的恶性事件,其嫌犯竟如此巧合地都患有精神障碍,而根据麦克·纳顿原则——无辨认和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从轻处罚精神病罪犯是国际通例,当精神病患者犯下具有严重危害性的罪行时,从轻处罚往往使受害者的权益难以保障,正义难以伸张,这使公众不禁质疑:精神病是否成了嫌疑人的免死金牌?精神病?神经病?
在很多人看来,精神病与神经病是同一个意思,其实不然,二者有很大的区别。一个形象的比喻说:一头摔倒在地上,摔了个半身不遂,这是摔出了神经病。一头摔倒在地上,伸展开四肢开始爬行,把自己当成了壁虎,这是精神病。精神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疾病。而人们平常骂人所说的“神经病”,指的是由感染、中*、遗传、免疫缺陷等造成的神经系统的紊乱。精神病的表现有幻觉、妄想、抑郁等精神症状,比较常见的精神病有抑郁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等;神经病往往表现为疼痛、麻木,或无力、瘫痪,常见的神经病有中风、帕金森症等等。常见精神疾病名称及表现:精神分裂症图源:电影《搏击俱乐部》在本文中讨论的,犯罪后可能会减轻刑罚的,是精神病,而非神经病,我国的承认的精神病有哪些?《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里面有详细的答案,那么是不是只要有上述标准中包含的病就可以减轻罪责呢?并不是。关于精神病罪犯的司法审判有着完整的流程。精神病罪犯如何判刑?
很多人认为患精神病就是免死金牌,其实不然,精神病患能够从轻处罚并不意味着他们犯下重罪却可以逍遥法外,什么责任都不用负。即使可以免去刑罚,也会有其他的惩罚措施。刑事责任可能不一定负,但是民事责任不可推脱,也就是说,如果需要赔款,那么一分都不能少,与正常人犯罪无异,即使当事人自己没有能力偿还,他的监护人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各国法律都会按照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来对精神病罪犯进行细分,我国使用的是“三分法”,对于刑事责任能力,分为“有”“限制”“完全无”,然后有相对应的惩罚规定。我国《刑法》中这样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图源电影《禁闭岛》,患有精神分裂的犯人被送往“禁闭岛”强制医疗所谓辨认能力,即辨认自己行为性质、后果或违法性的能力。所谓控制能力,指行为人支配自己实施或不实施特定行为的能力。按照《刑法》规定,犯罪时是否处于发病状态成为了判刑时的重要依据。红谷滩杀人一案今日(8月6日)一审,被告人万某弟经江西精神病学司法鉴定所鉴定,被告人万某弟患有双相情感障碍,案发时处于缓解状态,辨认和控制能力完整,评定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状态如何判断?
想要被鉴定为精神病,实际上没那么容易。需要依靠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启动鉴定时,我国实施单一的司法官启动制度,当事人可以申请,但最终是否采取鉴定完全取决于司法机关。司法机关在启动时十分谨慎,主要看两个条件,第一,申请人家族有精神病史,第二,申请人的言语行为很大程度上异于常人。但有时即使两个条件都符合,但因其案件重大、作案手法残暴等导致社会影响重大,申请也会被驳回。开始鉴定时,具体方法分以下几个步骤:首先会做脑部扫描看是否有病理性损伤,然后通过谈话询问判断病情情况,一般来说问题相对模式化,会对被鉴定人的一般情况、家庭与社会关系情况做一个全面的了解。问题十分细致,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表中,会问到被鉴定人的性格、婚姻情况、有没有受到什么打击,甚至是有什么绰号及其原因。另外会找被鉴定人的家属、朋友、邻居等身边的人谈话,看各方说法是否有出入,来证实情况。图源:电影《一级恐惧》鉴定结束后,刑事案件中需要对以下情况得出结论:(一)确定被鉴定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患何种精神疾病,实施危害行为时的精神状态,精神疾病和所实施的危害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有无刑事责任能力;(二)确定被鉴定人在诉讼过程中的精神状态以及有无诉讼能力;(三)确定被鉴定人在服刑期间的精神状态以及对应当采取的法律措施的建议。然而这种鉴定方法也是存在漏洞的,精神疾病的诊断本身就困难重重,著名的罗森汉恩实验中,罗森汉恩派8名正常人装作精神病人去精神病院进行诊断,无一人被识破,之后,他宣医院,三个月内有人被确认为假病人,然而他根本没有派病人去,说明即使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误判的概率也很大。与其他疾病相比,精神疾病既无可量化的标准,又无可测量的生理指标,精神病鉴定有一定的主观性,主观判断有时会造成偏差,电影《一级恐惧》中,嫌犯艾伦(爱德华·诺顿饰)单纯的外表骗过了他的辩护律师以及精神病医生,造成了误判。电影《一级恐惧》中,爱德华·诺顿饰演的艾伦这种主观性有的时候还会导致同一案件,多种诊断结果的现象。年5月24日,河北保定市的曹某与母亲发生口角后,抓起床上的孩子拼命摔到地上,然后又拿毛巾勒住孩子的脖子直到孩子死亡。案发后,应检察院和律师的要求,曹某共做了3次精神病鉴定,3个鉴定结果截然不同。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使得判决难上加难,比如判决中必须要精确到案发当时有没有发病,要判断当时的辨认和控制能力,另外,流程中的漏洞也可能滋生腐败,使得一些人以精神病的借口脱罪。露出真面目的艾伦图源:电影《一级恐惧》装病减刑,有无可能?
正常人利用诊断的漏洞,装精神病减刑,有无可能?电影中的情况是少之又少的,排除腐败的因素,从正常的流程上来看,正常人装精神病的成功几率很小,除了上面提到的启动司法精神病鉴定很困难以外,还有很多因素。由于在审判中,嫌疑人总是有“诈病”的倾向,司法上鉴定的思维是“无病推论”,将每一位鉴定者都当作精神正常者去看待,除非证据十分确凿,否则不会确诊为精神病。装精神病不只是对演技的考验,精神病是思维、情感、感知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并不是装疯卖傻、胡言乱语就可以蒙混过关的,一般没有见过真的精神病人很难装得很像,在专业人士的眼中,更是一眼就能识破。而且,装精神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面对不同的人必须保持高度的一致,一旦松懈很容易露出破绽。假如真的“诈病”成功了,嫌疑人往往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精神病院的条件并不比监狱好多少。震惊全美的里根总统遇刺案中,嫌疑人约翰·辛克力豪掷金钱请来顶尖的律师团队,帮助他得到了“在开枪的那一刻精神病发作,精神失常而无罪”的判决结果。里根总统遇刺图源水印然而,既然患有精神疾病,就需要接受“强制医疗”,他被送到伊丽莎白精神病院接受治疗,由于其律师声称其发病毫无征兆,医院无法保证他以后再也不会发病,约翰就一直留院察看,后来受到病友影响真的患上了精神疾病,如今人到暮年,约翰仍然在精神病院里……约翰·辛克力图源水印同样的案件在国内也有过,年,出门取报纸的张某途中与李某发生冲突,用裁纸刀捅死李某,由于在卫生学校学过关于精神病的知识,知道精神病患者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张某在做精神鉴定的时候装疯卖傻,由于当时鉴定技术比较落后,很容易就过了关,被免责释放,但是他被送进精神病院治病,后来,由于实在受不了精神病院压抑的环境,他讲出了实情,最终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为了免除牢狱之灾,却进入精神病院饱受折磨,有的人甚至搭上了自己一生的自由,实在是得不偿失,装作精神病的行为让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暴力精神病为什么这么多?
既然诈病很困难,那么最近骇人听闻的案件确为精神病人所为,暴力精神病这么多,会不会对公众安全造成威胁?事实上,外界对精神病患者有很多的误解,精神疾病患者的暴力行为发生率并不比正常人高。由于精神病患者这个群体在法律上与社会上都比较特殊,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