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文章左下角或
拨打热线-即可咨询
“怎么办?我感觉什么都做不了?”
“我怎么这么胖?我怎么这么丑?”
“我只想睡觉”
“唉~睡不着”
“好无聊,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
以上只是产后抑郁症表现的一部分
很多人提到产后抑郁,就会直接想到产后抑郁症
但其实,产后抑郁和产后抑郁症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产后抑郁和产后抑郁症的区别产后抑郁:
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状态,大多数情况下是不需要治疗干预的。如果新手妈妈短期内可以得到家人、朋友的支持和理解,一般经过1周、2周或数月就可以得到一些缓解,情绪问题也会自动消失。
产后抑郁症:
是指女性于产褥期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或典型的抑郁发作,与产后心绪不宁和产后精神病同属产褥期精神综合征。这更多的是指一种疾病。
发病率在15%~30%。典型的产后抑郁症于产后6周内发生,可在3~6个月自行恢复,但严重的也可持续1~2年,再次妊娠则有20%~30%的复发率。其临床特征与其他时间抑郁发作无明显区别。
了解过后区别
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一下产后抑郁症吧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1生理因素
1)内分泌因素
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
研究发现,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到最高值,患者表现情绪愉快;分娩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时患者表现抑郁。
2)遗传因素
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
3)产科因素
产前心态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相关,产时、产后的并发症、难产、滞产、使用辅助生育技术、第一产程时间长、阴道助产、手术等均会给产妇带来紧张和恐惧,导致生理和心理上的应激增强,诱发产后抑郁症。
4)躯体疾病因素
有躯体疾病或残疾的产妇已发生产后抑郁,尤其是感染、发热时对产后抑郁的促发有一定影响。再有中枢神经机能的易感性,情绪及运动信息处理调节系统(如多巴胺)的影响,可能与产后抑郁的发生有关。
2社会心理因素
产妇人格特征、分娩前心理准备不足、产后适应不良、产后早期心绪不良、睡眠不足、照顾婴儿过于疲劳、产妇年龄小、夫妻关系不和、缺乏社会支持、家庭经济状况、分娩时医务人员态度、婴儿性别和健康状况等等,均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临床表现
情绪的改变
01
持久的情绪低落,表情阴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常用“凄凉”、“沉闷”、“空虚”、“孤独”、“与他人好像隔了一堵墙”之类的词来描述自己的心情。
长时间内,经常感到心情压抑、郁闷,常因小事大发脾气。即使有过几天或1~2周的情绪好转,但很快又陷入抑郁。
尽管如此,患者抑郁程度一般并不严重,情绪反应依然存在,几句幽默解嘲的警句,能使之破涕为笑。一场轻松的谈话,能使之心情暂时好转。
患者本人也能够觉察到自己情绪上的不正常,但往往将之归咎于他人或环境。
自我评价降低02
对婴儿健康过分焦虑;自责,担心不能照顾好婴儿;自暴自弃,自罪感;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与家人、丈夫关系不协调。
对生活缺乏信心
03
不情愿喂养婴儿;觉得生活无意义;主动性降低,创造性思维受损;严重者有自杀意念或伤害婴儿的行为。
躯体症状04
易疲倦;入睡困难、早醒;食欲下降;性欲的减退乃至完全丧失。
治疗
心理治疗
(1)支持性心理治疗(2)人际心理治疗(3)音乐疗法(4)焦点转移(5)行为调整法(6)倾诉宣泄法(7)角色交替法(8)自我鼓励法(9)自我实现法
药物治疗
(1)抗抑郁药物(2)激素
物理治疗
(1)颅微电流刺激疗法(2)电休克治疗
研究显示中医穴位按摩可改善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运动疗法、亮光治疗、音乐治疗、饮食疗法等也可用来辅助治疗产后抑郁。
相对于治疗,还是做好预防最重要啦
加强围生期保健
利用孕妇学校等多种渠道普及有关妊娠、分娩常识,减轻孕妇对妊娠、分娩的紧张、恐惧心情,完善自我保健。
密切观察
对有精神疾患家族史的孕妇,应定期密切观察,避免一切不良刺激,给予更多的关爱、指导。
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