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的十月怀胎,兴奋地迎接宝宝到来,可在这之后,有些妈妈的问题就来了。在孩子出生后,原本开朗的她们莫名其妙地变得越来越沉默、忧郁,有的甚至脾气变得很坏。“产后抑郁症”这个词,我们经常听说,可它到底有多严重?
“产后抑郁症”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小题大做,而是一种容易被家庭所忽视的心理疾病,它可以夺走产妇及婴儿的快乐甚至生命,让整个家庭陷入崩溃之中,远比你想象中的更可怕!
一、什么是“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生完孩子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郁症。常常表现为紧张、疑虑、内疚、恐惧等,有些症状比较严重的产妇有绝望、离家出走、伤害孩子或自杀等极端想法或行为。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在15%~30%,典型的产后抑郁症于产后6周内发生,可在3~6个月自行恢复,但严重的甚至可能持续至幼儿上学前,再次妊娠则有20%~30%的复发率。
二、为什么会得“产后抑郁症”?
引起产后抑郁症的病因比较复杂。最主要由产后神经内分泌的变化和家庭、心理因素导致,也会与遗传、身体疾病等有关。
1.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
所有女性在从怀孕到生产的过程中都会经历体内激素的变化。
妊娠后期,孕妈体内雌激素*体酮,皮质激素、甲状腺素也不同程度增高,孕妈会产生幸福愉悦的感觉,但是孩子出生后,这些激素水平会迅速下降,导致她们情绪加速波动,从而产生抑郁症状。
2.缺乏家庭支持
孩子出生后,家里人所有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到孩子身上,丈夫的体贴不够、缺乏家庭的温暖,最该受到关心的妈妈却被忽略了,从而感到深深的无助。因为宝宝的诞生,妈妈白天的人际交往可能会变多,尤其是核心家庭成员的交往,比外界交往更加细腻、复杂,比如婆媳关系甚至和自己妈妈的关系。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爱宝宝,如果对方不能按自己的要求做,有些产妇的内心冲突就会非常重。
3.自身心理无法转变
新手妈妈会过度紧张自己的角色,对孩子的一切都太过敏感,生怕因为自己的照顾不周导致孩子哪怕微小的不适或者疾病。有些完美主义的女性对产后当母亲的期望过高,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愿意寻求帮助,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还有身材的走样、肚皮上丑陋的疤痕、朋友越来越少、生活只围着孩子转、属于自己时间被压榨无几、曾经的梦想被动停滞……伴随着这些难以接受的改变,心中充满痛苦。
4.遗传因素:
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说明家族遗传可能影响到某一妇女对抑郁症的易感性和她的个性。
5.躯体疾病成为促发因素
有躯体疾病或残疾的产妇已发生产后抑郁,尤其是感染、发热时对产后抑郁的促发有一定影响。
三、“产后抑郁症”的症状?
1.情绪的改变
产后抑郁症最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患者经常感到心情压抑、郁闷,常因小事大发脾气;患者本人也能够觉察到自己情绪上的不正常,但往往将之归咎于他人或环境。
2.认知改变
患者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对各种娱乐或令人愉快的事情体验不到愉快,常常自卑、自责、内疚。遇事老向坏处想,对生活失去信心,自认为前途暗淡,毫无希望,感到生活没有意义,甚至萌生自杀或抱着孩子一起自杀的想法。
3.意志与行为改变
患者意志活动减低,很难专心致志地工作,尽管他们可能有远大理想和抱负,但很少脚踏实地去做,处处表现被动和过分依赖,心理上的症结在于不愿负责任。
4.躯体症状
大多数产后抑郁患者都有失眠、头痛、身痛、头昏、眼花、耳鸣等躯体症状。
四、如何预防“产后抑郁症”?
郁症并非不可以预防的,做好以下几点,你也可以很好地预防产后抑郁症。
1.在做新妈妈之前,需要接受妊娠、分娩、哺乳和育婴知识的培训,减轻对妊娠、分娩和养育婴儿的紧张恐惧的心理。
2.摆正好自己的心态,多看自己的优点,多看事物的好处,多想事情可能成功的一面。
3.尽可能多休息,不要什么事情都要亲自去做,孩子睡觉时产妇也尽量睡觉。
4.要学会寻求丈夫、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不要过于强势,给自己换个角色享受娇妻爱女的权力。
5.将注意力转移到一些愉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