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精神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早期接触狗可能会降低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
TUhjnbcbe - 2020/11/30 23:42:00

小王(化名),男,29岁。自幼品学兼优,成绩优异,从小学到大学一年级一直是班干部。大学二年级开始,他没有明显原因逐渐出现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整日闷闷不乐。觉得同学在背后嘲笑自己,议论自己,说自己坏话。感觉同学和老师在孤立自己,排挤自己。后来逐渐感觉有人跟踪、监视自己,感觉身体里有小虫子在动。

一周前,小王在外地游玩时,感觉卫生间的玻璃是单面镜,有人时刻监控自己,手机电脑也被监控了,发短信和打电话别人立马就能知道。感觉宾馆空调里裝了高科技设备,能发出次声波对控制自己的行为,控制家人的行为。感觉次声波攻击自己的大脑和心脏,自己的脑子就要被这些次声波烤焦了,这时又听见有声音议论自己,批评自己,还说“还不想写好遗书赶紧去死吧”。当时他简直崩溃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谁要这样整他,还搞出这么大的动静。在小王的大声呼救下,宾馆服务员拨打了,警察来了才算安静下来。家人接到通知后很快赶到将小王接回郑州,在朋友推荐下医院医院就诊。

据小王的家人介绍说,他医院门诊诊治,先后诊断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最多的时候曾服用过十几种药物,但症状始终没有完全缓解,但也能够自己独立生活。这段时间总感觉有些症状出现,也没有太重视,想着出去散散心会好一些,没想到病情又加重了。

经医院精神科医生详细的精神检查,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住院后给予药物治疗,经过2周的治疗,小王病情明显好转,大部分精神症状包括先前的行为被次声波控制感,跟踪监视感,幻听等都已经消失。患者目前能认识到自己的病情,愿意配合治疗。

分析结论:

案例中的患者病史将近10年,辗转全国各地治疗,各地不少医生都曾建议小王住院治疗。但是因为患者家属一直下不了住院治疗的决心,害怕孩子“受罪”。导致病情迁延不愈,错过了早期干预的好时期。

门诊治疗因问诊时间较短,治疗过程不能随时观察,治疗结果不能及时反馈等弱点,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问诊时间有限,门诊医生对症状的挖掘难免会有遗漏或者先入为主。家属和患者总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诉说症状,而把伴随症状当做主要症状反复强调,也容易误导医生的诊疗思路。

2.门诊治疗中,患者服药后症状的改善程度以及是否有药物副作用,医生不能随时观察了解,而家属又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导致门诊治疗中很难做到足量足疗程,甚至有些患者和家属随意变更,调整医生医嘱,导致治疗不规范。

3.患者和家属经常因求治心切而没有耐心,吃几天药感觉医院,换一个大夫,导致治疗方案的频繁变动和中断,达不到治疗效果。

最后精神科医生提醒大家:综上所致,对于符合住院标准的患者,家属应该尽快让患者接受规范的住院治疗。如果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有可能会对孩子带来终身的遗憾。(医院*支部:郑州市医院周闯)

-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建凯/统筹*敏/编辑韩荟菁/排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早期接触狗可能会降低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