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已经过去,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大街小巷开始张灯结彩,家家户户忙忙碌碌准备年货,远方的朋友开始踏上回家的路,家乡的朋友盼望着至亲的回归。医院也不例外,来来往往,医院的各个角落来回穿梭,他们有的是来问诊看病的,有的则是来探视的家属,还有的是来接患者出院的。
一说到“出院”二字,许多精神病患者都能高兴地跳起来。的确,将近几个多月(有的甚至更长)的住院治疗,在封闭的病区待了那么长时间,早就想出去透透气,接触一些外来的新鲜事物,尤其是到现在快过年的时候,许多患者都盼着能早日出院,回家与家人团聚,一起共度佳节。
春节前期是患者的出院高峰期,每天病房的门口都会挤满办手续的家属,工作人员常常会忙成一团,只见病区的患者越来越少,办公桌上的病例越堆越高。这一繁忙紧张又“其乐融融”景象让许多患者看的既羡慕又充满期待。
他们当中有一些人疾病已经逐渐康复,只等家人出现的那一刻,而有的人则还处于疾病的治疗期,在这个人人都盼望回家的时刻,伴随着精神症状,他们常常会出现一些情绪不稳或蒙蔽医护人员的举动。
为什么过节前会情绪不稳精神病患者住院时大都缺乏自知力,对自己的疾病没有清晰的认识,甚至有的彻底否认有病,是被家属千方百计骗来住院的。
此类患者入院时多出现情绪高涨,易激惹,治疗护理不配合,有时还想方设法逃走,在他们的心中想的一般都是:赶快脱离这个封闭的环境。所以在精神症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时,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病态,看到别人出院时会非常羡慕,给自己的家属打电话时,常常因为家人不能满足自己“想出院”这一条件而发脾气,冲动,情绪不稳……
情绪不稳只是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然而有的患者病情并没有痊愈,但是为了达到出院这一目的,刻意“伪装”自己,意图蒙蔽医护人员,故意展现出一个好的精神面貌。
装睡一个好的睡眠是精神疾病恢复的前提,患者是否有良好的睡眠也是疾病治疗期间的监测重点。
每天晚上,护士巡视病房时,都会有睡眠不好的患者,此类患者一般的处理方式就是遵医嘱进行药物助眠,并在平时的药物治疗中做适当调整,持续观察。
但是一些伴有睡眠障碍的患者害怕进一步调药治疗会延长他出院的时间,所以在晚上护士巡视病房的时候假装睡的很好的样子,面对医生查房也会说谎:“没事儿,睡的很好!”试图以此缩短自己的治疗时间。
情绪突然转变除了装睡,有的患者还有情绪的突然转变。
如:平时一言不发的患者突然变得健谈、开朗;平时抵触情绪很高的患者突然变得随和、温顺……
此类患者有可能是症状得到有效控制,迈向康复期的表现。但也有的是患者为了达到自己“医院”的目的,故意向医护人员表演出来的精神面貌。
面对患者情绪上的突然转变,医护人员在平时查房时应该多次并以多种方式旁敲侧击地询问患者有关情况,并结合其用药和相关治疗分析患者情绪变化是否属于正常,对有疑问的患者延长重点观察的时间,确保患者症状真正得以控制时再将其风险解除。
故意讨好工作人员精神科大都是封闭病区,一直带有抵触情绪不想住院的患者会想方设法外逃。工作人员除了要检查病区门窗设施完好和保管好病区钥匙之外,还要对每一个病人的病情变化和即时状态有着清楚的认识和了解。
有些“聪明”的患者会刻意的讨好工作人员,如:主动帮医护人员拿东西,组织管理病区秩序,对各项治疗积极配合,言谈举止都做到如同正常人一样。
此类患者想用这种方式换取工作人员的信任,让工作人员对他们放松警惕,在外出检查或活动时择机逃走。还有的患者会偷穿别人家属的衣服冒充家属让工作人员开门放他离开。
所以,精神科的工作人员一定要熟悉患者的面貌特征和病情变化,对于有疑问的患者要防患于未然,不可存任何的侥幸心理。
面对以上患者,医护人员应该做好患者的各项防护措施;引导患者正确的认识疾病;及时给予药物对症治疗。
在出院高峰期,病区人流量较大的时刻,医护人员应看管好患者,并向家属介绍进入病区的注意事项,防止家属不知情将病区患者带出,或留下危险物品造成隐患。
工作人员应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可以因为繁忙或节日期间松懈自己,认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春节的确是一个让人心动的节日,触景生情乃人之常情。然而对于患者来讲,任何时候疾病的治疗都是最重要的,或许他们春节时期不能与家人团聚,或许他们还需要更长的时间观察治疗,但是这一切的付出和等待都是为了疾病的康复,更好地迎接明天。
作为医护人员,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除了要对他们提高警惕,细心观察外,还要给他们温暖与关怀,医院也可以感受到节日的气息,帮助他们走出疾病的阴霾,走向康复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