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母亲后一定要无私并感到开心吗?母亲必须要和孩子捆绑吗?年,编剧迪亚波罗·科蒂在《朱诺》里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女性仍然有自主选择权,比如堕胎,比如将孩子送养。
今年,她和导演贾森·雷特曼三度合作的新片《塔利》聚焦了“如果你愿意履行母亲责任”的情况,诚实地展现了主流舆论不敢说出的真相:生养孩子不见得会给母亲带来快乐,还很可能将她们压垮。
查理兹·塞隆增重饰演了女主角Marlo。她刚刚生下第三胎,两个孩子加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让她的生活一团糟,不但人生完全围绕育儿、整天为做家务焦头烂额、睡眠不足、精神萎靡,冷不丁还会被女儿嫌弃走形的身材。在几近崩溃的时候,夜间保姆Tully出现了。Marlo很快和这个聪明、考虑周到、时而提出挑战性观点的20岁女孩产生了独特的情感连接。
预告片表现了女主育儿的辛酸——睡眠完全不够、身材无法恢复、挤好的奶倒掉还得重来、手滑让手机砸在了孩子脸上、丈夫置身事外般地打游戏,自己的人生完全不是自己的了……这让很多家长产生了共鸣:“我当妈妈才两周,我已经对此深有体验了,看着看着就突然哭了起来”、“总算有一部电影真正展现了做母亲是怎么回事,而不是把它渲染成童话”、“好像看到自己的故事被放上了大银幕,还有其他几百万个母亲的故事”。
39岁的编剧科蒂是3个孩子的母亲,她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说,社会给母亲的期许和压力简直过了头。他们看不起那些做了母亲后就放任自己“没有形象”的女人,“我为什么不能?我在照顾3个孩子,为什么我同时还得保持苗条和性感?”
片中主角遇到的财政问题、没有性激情的婚姻、基本上什么忙都帮不了的丈夫,大概也能让很多人感同身受。不过最关键的一点还在于,成为母亲后,你作为独立个体的人生似乎全部献给了孩子。“怎样才能找回从前的自己”是科蒂意图抓住的主题;“生完孩子后,我感觉整个人从细胞层面上都完全不同了”——这种身份的缺失造成了内心的空洞,也是诱发产后抑郁症的因素之一。
“他们还告诉我们,生了孩子后会感到欣喜若狂,但女人们不总是这么想。然后就变成了妈妈们必须百分百无私,不可以放任自己感到悲伤或抑郁,因为这都是自私的体现。”
《塔利》剧照
女人同时经历的还有快速老化。就像预告片中说的那样,“在你20岁时一切都很棒,然后你的30岁很快就来了,就像清晨五点的垃圾车。”——当然,这种压力适用于每个人,每个人在成长后都要学会和过去的自己不断和解。
本片在上周五上映后收获颇多积极评价,被视为明年奥斯卡的有力竞争者。有人评价,好莱坞好不容易拍出了一部以两个女性为主角的电影且她们没有在其中抢男人;科蒂自己也为近年来好莱坞在接受多元女性塑造上的进步而感到振作,她说,曾经以硬气女性为主角的影视题材总是不好卖,现在却有很多人为此请教她。
但是也有人抵制这部电影。一些经历过产后抑郁症的观众认为,电影太过真实,激发了那段不堪的回忆,它应该在之前就警告观众;也有人指出,明显患有产后抑郁(以及更严重疾病)的女主在本片里没有得到正规的医疗帮助,这是不对的,影片没有表现她求医的情节,是一种不负责任、不重视抑郁且误导观众的行为。
对此,科蒂回应道,“这部电影就是关于她没有受到任何诊断和治疗的经历,有些时候你满心期待着别人能发现问题,‘嗨,我看到你的近况了,你的症状很严重,我们需要好好处理它’,但是Marlo在电影中并没有得到这样的关心,因为这部电影不是为了让你舒服。”她也承认,像这样的电影很难卖票,发行公司为了票房会把预告装饰的更像是浪漫喜剧,但影片实质不是这样,它可能会让一部分人产生心理落差。
据统计,产后抑郁影响着15%的新晋母亲,她们往往表现出难过、绝望、疲劳、感到空虚、哭得更频繁、容易焦虑、易怒、嗜睡或失眠、无法集中注意力、记忆力减退、肢体疼痛和头疼、饮食失调、不想见亲朋、怀疑自己没有照顾孩子的能力、时常想自残或伤害孩子的症状。更严重的会患产后精神病,这大概在每个产后妇女出现1-2例,她们的行为可能升级成谋杀自己的孩子。
产后抑郁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冥想治疗,如果被忽略,这种抑郁会持续数月或数年,影响母亲和孩子的身心健康,或进一步恶化导致悲剧。
不过,在保守环境中,“心理疾病”仍然是一个污点,毫无怨言地照顾孩子也被视为理所应当,因而无法得到帮助的母亲们,最终依靠的只有自己。
题图来自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