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已经对精神分裂症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但仍未找到,精神分裂症发病的确切病因。
目前,科学家认为: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与精神分裂症有着很大的关联性。
生物学因素
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因素、脑结构。
研究者通过双生子研究、家庭研究、以及收养研究等实验,发现:遗传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原因之一。
因此,科学家认为:遗传因素,会增大个体患上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
然而,却并没有很有说服力的数据来证明:患有精神病的父辈,其后代必然会患上精神病。
这也是一些科学家,在“精神病患者应不应该生育”的问题上,产生分歧的原因。
神经生物领域的研究发现:人体内D2受体上的多巴胺过度活动,是精神分裂症产生的可能原因之一。
此外,5-羟色胺和多巴胺之间的交互作用,也会影响精神分裂患者的症状。
脑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脑室,会比正常人的大。
同时,患者脑内的前额叶、颞叶、杏仁核、海马等脑区,存在着萎缩的现象。
心理和社会因素
研究认为,家庭内的相处和互动模式,与精神分裂症有着很大的关联性。
婚姻破裂的家庭模式中,父母可能会毫不掩饰地,将相互之间的敌意传递给孩子,总是向孩子诉说对方的过错和无理。
在这种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孩子,父母长期向他们传递相互冲突的信息,导致他们总是处于左右为难、痛苦无措的窘境中。
这些孩子或许会幻想逃避现实、幻想自己生活在幸福家庭中的情形,用异常的行为对抗现实。对于那些有着精神分裂症易感体质的孩子,就极容易产生精神分裂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对精神分裂症也有影响。
倘若父母差别对待不同的孩子,其中一个受到父母的宠爱,而另一个被冷待、被瞧不起、受到讥讽。
那么,被冷待的那个,一方面妒忌受宠者,另一方面也会想方设法讨父母欢心。
一旦讨不到父母欢心,反而又受到打击。这时,就容易抑郁寡欢,并仍怀有强烈嫉妒之心,因此造成他的精神分裂。
此外,如果家庭成员表达出过多的不同意、批评、憎恶、敌意或过度的情绪卷入,精神分裂症患者会极容易病情复发。
生活压力
压力并不能完全解释精神分裂症的产生。
一个没有精神分裂症易感体质的人,无论在生活中遭遇多大的挫折,都不大可能患上这种病。而一些生来就具有易感性体质的人,即便是日常琐事,也可能引起他们的异常反应。
研究也表明,压力事件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复发有着很大的联系。
儿童期的性虐待
研究显示,儿童期遭受性虐待与精神分裂症有关。
华中科技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例精神分裂症病人中,有72例(33.33%)病人,报告他们在儿童时期曾受到过不同程度的性虐待。
这种不幸的遭遇,可能是受害者在成年会出现精神分裂症状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国外的一项研究认为: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阶层,由于贫穷、低文化、失业、无保障等原因引起精神卫生损害,为精神分裂症发生提供了条件。
以上提到的这些因素,是目前的研究中,已经证实了与精神分裂症的形成相关的因素。
精神分裂症的形成,往往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