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心帆语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你的梦越来越少、睡眠越来越差!!
夜色里;
你一个人睁着眼;
清醒地望着窗外;
除了黑暗、还是黑暗;
柔软的枕头和床上;
无论孤枕边,还是围城内;
独身的你、已婚的你、离婚的你;
对现实的焦虑、忧愁、烦闷,与无边夜色一起;
笼罩心头、如影随行、无处不在;
于是;
一个没有忧患、得失和美好的梦;
渐行渐远;
失眠在咫尺、梦在天涯;
你只是5亿失眠的中国人之一;
成年人的失眠高达38.2%;
按14亿人,超过5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
60%以上“90后”,睡眠时间不足;
这是中国睡眠研究会的调查结果。
有时候,失眠的我们会怀念童年;
怀念一个没有失眠和焦虑的年代;
那时,中国人普遍贫穷、但普遍不失眠;
那时,你还很小;
童年房间里,没有空调、只有一个很小的黑白电视;
夏天,妈妈轻摇凉扇、窗外没有车流噪音;
那是,吃一颗糖也感到快乐的简单童年;
你不明白失眠为何物,也不懂忧患为明天;
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渐入梦乡;
房间里,传来父亲的鼾声、母亲的梦呓;
那时我们的父亲母亲;
普遍贫穷,但普遍不焦虑、不失眠;
那时出轨很少、离婚率低;
那时工作是稳定的、房子也是分配的;
虽然收入很少、房子很差,但时光很慢;
大家都悠悠闲闲、岁月平静漫长;
那时,爱一个人,要用书信;
那时,大家都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
也就没有攀比;
那时没有地沟油、没有三聚氰胺、没有问题疫苗……
长大以后;
你成了房奴、失业者、大龄剩女或齐天剩男;
你结婚了,但城市离婚率40%;
你有了比童年更漂亮的房子,但30年房贷遥遥无期。
于是,每一个人,不再有白日梦;
反而把白天的种种现实忧患,带入漫长夜晚;
于是,夜晚也不再有梦。
童年梦里的欢笑声、少年春梦里的女孩;
都消逝在,生活、情感的种种焦虑里。
*粱梦不复、青春梦已远。
同样的失眠
诞生千古诗句、也诞生一个杀人犯
同样的失眠;
同一个苏州;
诞生一个千古诗句、也诞生一个杀人犯。
苏州法院,曾经审理过一起失眠杀妻案;
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中年王某,长期失眠;
经常神情恍惚,心烦气躁,抱怨世事不公;
年6月一天凌晨;
王某在失眠中,听到身边妻子熟睡的鼾声;
更加心烦意乱;
恼怒之下,他便伸出双手掐妻子脖子;
想让她安静;
行为却已经失控;
妻子拼命挣扎一会,便死去了。
考虑失眠及精神疾病,影响自控能力;
法院以故意杀人罪,从轻判处有期10年。
也是在苏州;
一千多年前,却有一次不朽的失眠;
唐朝天宝十一年;
繁华的长安;
一个十年寒窗的秀才,考进士;
这次考试,不仅为了功名,更事关爱情;
他有一个初恋情人叫王晓薇;
是一个美丽的大家族小姐;
这个秀才,却出自寒门;
在女儿的坚持下,
父母终于妥协,同意女儿嫁给秀才;
条件是秀才必须高中进士;
名落孙山之后;
郁闷的秀才,痛苦地离开繁华却势利的长安;
自觉无颜见倚门而盼的初恋情人;
于是,漂泊到了苏州;
在枫江边,租了一条破帆船夜宿;
半夜失眠;
独立小舟;
见明月柳梢、晚霜漫天;
黑暗中,只有零星渔火温暖他的双眼;
远处,传来凄凉的钟声;
划破一颗孤寂的心。
这个失眠的人,将满腔愁绪化成千古诗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对,这个失眠的人,就叫张继;
如果没有这一次伟大的失眠;
历史早已经遗忘,一个落第秀才的爱情和失意。
涛声,也会忘却千年前的那个不眠之夜。
一部国产纪录片
揭开5亿中国人失眠的种种标本
千年前的失眠;
其实和今天一样;
也是因为失恋或者失意;
睡眠好坏背后;
是一代中国人情感和生活的胎记;
中国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
发布最新调查显示;
6成以上90后,觉得睡眠时间不足;
患有睡眠障碍的群体,正在年轻化。
夜生活的不规律,加重失眠年轻化的趋势。
人的睡眠过程分:
做梦的睡眠和不做梦的睡眠;
而不做梦的睡眠,又分为深睡眠和浅睡眠。
评价睡眠质量好坏有两个重要标准;
一是深睡眠是不是足够多;
二是做梦的睡眠占比是否合适。
如果睡眠时间足够长,但深睡眠不够长,说明睡眠质量不好。
最近有一部很好的国产纪录片;
《追眠记》;
记录一代人失眠的种种原因和面孔。
面孔之1
忻雨,是一个重度忧郁症患者;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
中国目前患忧郁症人数万,
失眠,是一个共同的后遗症;
忻雨,是一个重度忧郁症患者;
不吃安眠药,整晚睡不着。
竞争失败,让她从大学到工作;
一直处在焦虑之中;
忻雨来自河南农村;
考中上海的重点大学,本是全村人的骄傲。
但在学霸、高手如林的上海;
她学业不佳,一下子从骄傲跌到卑微;
毕业后工作;
失眠和焦虑,摧毁了她的自信;
被老板炒鱿鱼,一年换了3个工作。
失去收入,看病、吃药、租房,每天都要花钱;
忻雨只能向同学借钱,负债累累。
后来已经借不到钱了;
她只能求助靠收废品为生的父亲。
失眠和焦虑;
毁掉了一个如花的女孩;
也毁掉了一个父亲含辛茹苦孕育24年的希望;
在逆境中做好情绪的管控;
对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是非常重要的;
否则心理垮了,一切都垮了。
面孔之2
医生、护士、媒体人、货车司机
《追眠记》里,
医生、护士、媒体人、货车司机;
因为要值夜班,也经常失眠;
有的医生每天要看多个病人;
一周还要做20多台手术;
媒体行业睡眠每天只有6.5小时;
成为工作最久、睡眠最少的行业。
如负责选秀节目的总监孙诗远;
经常彻夜不眠排练、想笑点;
自己因为失眠却笑不起来。
1公里……
一个货车司机要连续开16个小时;
从山东赶到浙江余姚,因为拉的鱼油出现泄漏;
秦师傅一整夜不能睡,赶往目的地;
他也不敢到服务区休息;
因为被路*发现泄漏鱼油、污染路面要罚款;
千里奔波,可能白干一场。
秦师傅16岁的儿子中考失利;
进私立高中就读,3年5万学费;
这个高昂的学费;
就是这个父亲,用一夜一夜;
不眠不休地开车换来的。
每个夜晚;
为了生存,为了孩子;
他不敢停下来;
有5个司机朋友因为劳累,中年猝死。
这就是人生;
对很多底层的人来说;
因为要生存而不敢睡觉;
那些清晨4点起床打扫路面的环卫工人;
他们的一生;
就是在尘土飞扬里,寻求温饱。
草根之下,还有草根;卑微之下,还有卑微;
焦虑之下,还有焦虑。
面孔之3
27岁的抑郁妈妈韩佳
一个女人,一生最大的心理关槛;
就是生了孩子之后;
因为在婴儿呱呱坠地那一刻起;
母亲失去了美丽、工作、收入和悠闲的生活;
很多新生妈妈;
就是心理上迈不过这个槛;
得了产后抑郁症。
27岁的韩佳,单身时活泼开朗;
生了孩子以后;
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经常凌晨三四点就被孩子哭醒;
醒了就再也睡不着。
她的生活一切围绕孩子,喂奶、洗澡、洗尿布……
失眠,成了情绪失控的原因。
有一次,她忍不住打了孩子;
孩子哭,母亲也哭;
看着哭累了安静入眠的可爱孩子;
她流着泪自责,我为什么会变得这么暴躁?
她常常在夜晚因面目全非的自己,偷偷哭泣;
那个爱笑的小女孩,已经消失在生活的重压下。
有时候,摧毁我们情绪和睡眠的;
是生活的瞬间变化;
你的生活轨道,一瞬间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
所以,人不是慢慢变老的;
人是一瞬间,变得苍老;
当生活黯淡了对你原本的微笑;
依然要笑对生活;
是一件困难却必须去做的事。
面孔之4
35岁互联网创业者张成
人到中年的创业者,压力巨大;
35岁张成是一个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创业者;
创业3年,就睡在公司。
竞争压力之下经常失眠;
每天就睡四个半小时;
每天最晚加班到凌晨4点,累了就喝咖啡。
总有一副浓重的黑眼圈;
他有一个5岁孩子;
要让孩子有更好的生活;
他怀着这样朴素的父亲的愿望;
却不知道,陪伴成长是最重要的。
而对于创业者来说,前途是未卜的;
三更灯火五更鸡,也许最终失败;
但只能拼劲全力。
这年头,打工易、当老板不易;
在没有充足的阅历和商海经验前;
慎创业;
创业需要很多钱;
而一个人的一生,经不起3次失败;
即使选择了创业;
也不能以健康为代价,换取所谓的成功。
面孔之5
高三考生翟曼婷
有时候我们走在路上;
看到高三学生上学;
一个个都是脸色疲惫、打着哈欠;
快高考了;
谁不熬夜?
对家长,对学生自己;
千*万马过独木桥;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是日日熬夜的动力;
翟曼婷来自河南,人口第一大省;
高考竞争异常激烈;
全寄宿制学校十点半熄灯,却不敢睡;
她要用小灯自学到睁不开眼;
早上5点50,准时被闹钟吵;
马上起床背单词。
每天仅5个小时左右的睡眠;
有时还因焦虑失眠。
对她这样家境贫寒的孩子;
高考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输不起;
让她18岁就孤枕难眠。
面孔之6
明星一样失眠
90后明星陈学冬;
有时前一天要工作到凌晨三、四点;
早上六点起床赶飞机;
第二天又要拍戏到深夜;
有时连续工作50多个小时不睡觉。
拍摄《小时代》时;
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他常常失眠。
睡眠误区
1、睡得少,就是睡得不好?
睡眠质量取决于深度睡眠的时间;
有些人只睡5、6小时,但深度睡眠充足。
2、晚上睡得少可以白天补?
白天补觉不光睡眠质量不高,白天多睡还会导致晚上睡眠时间的紊乱,会继续失眠,陷入恶性循环。
3、失眠不吃安眠药,是药三分*?
吃安眠药副作用大,偶尔吃,不要养成习惯。
画外音
且眠且珍惜
愿诸君今夜好梦
年睡眠指数报告显示;
中国人均睡眠为8.8个小时;
到了年;
中国人均睡眠变为6.5个小时;
5年,减少2个小时!
失眠,成了时代病;
我们都在透支生命;
避免在睡前一两个小时使用电子产品;
人的大脑对蓝光最敏感;
睡前使用的电脑、手机等发蓝光;
睡前最好不用。
颜色偏红的光是有利于睡眠的。
在快节奏,高压之下;
有的时候要放下欲望、自我减压;
重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
世事一场大梦;
人生几度新凉;
且眠且珍惜;
愿诸君今夜好梦。
扬一帆(影视编剧、操盘手、作家)
(原报社副主编,原《南方周末》和《南风窗》特约撰稿人,原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特约记者,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
著作有全球首部反恐小说《用一生逃离》、台海三*反“ ”*演纪实《惊涛拍岸》等,原撰写的台海、财经和国际新闻报道,被新浪、搜狐、腾讯、凤凰网、央视网、新华网和《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联合早报》《东方早报》《南京晨报》《华西都市报》《广州日报》《都市快报》等国内外上百余家报纸和网站,在长达10年时间里广泛转载)
(注:本人持有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记者证、新闻采编人员培训合格证、多次获新闻奖、所采编的监督报道多次获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