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精神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心理学丨它被误解为精神病的标志,但其
TUhjnbcbe - 2023/5/16 20:41:00
白癜风为何复发 http://m.39.net/pf/a_6242064.html

文:老友手札普通心理咨询师

似乎是习惯了这又是阴霾又是寒潮的一周,所以今天久违的阳光照在身上时,突然觉得这身上一暖还真让人有些不适应。

算算时间,年也马上就要到末尾了。但结束既是开始嘛,无论在今年有何得、何失、有何目标没有实现、有什么意外之喜,都已经变成了无可辩驳的事实,与其内心满是遗憾,不如自己通过努力得到的生活馈赠的种种来年再战。

这可能相对于周围弥漫着的今年就要结束了,再加把劲儿这样的氛围稍微有那么点不同,但其实我想传递的并不是氛围本身,而是如何看待自己正经历的东西,还真是一门有趣的学问。毕竟,如果是误解的话,确实会带来不小负面的影响。

老师,我有个问题想问问你。

好的,有什么疑问朋友请直说。

老师,你说我平时喜欢自言自语,这是不是代表我是神经病呢?

嗯,这样……那是什么原因让朋友你认为,有自言自语的表现就是神经病呢?

我也不知道,但是内心里就是有这样的感觉。

所以,自言自语真的是神经病或者说其他问题的表现么?

当然,可能有些朋友会觉得这样的人真傻,不就是自言自语这样的小事儿么,怎么会与神经病有联系,有这样想法的人才是神经病吧。

先稍安勿躁嘛,我们又不是全知全能的,对于一些问题有错误的看法也是正常的。而且,它也未必一定不是啊。

所以我们还是一起来看看它究竟是什么吧。

我不知道你是否去过精神病院,如果没有去过的话,还请听一听我在里面的经历。

当然,我在里面并不是作为病人,有时候是作为心理工作者参观,有时候是作为病人家属。一般的精神病院都和监狱差不多,病房的窗户都封了起来,除了医护人员呆的办公室,一般其他房间都没有锁。对于一些严重问题的,可能会让他住进不能从里面锁门、开门的特殊房间。整栋楼层的进出只有一处,也被装上了大门,钥匙在医护人员的手里。

在一般的精神病院关的都不是特别严重的患者,基本上能有一些简单的交流,也能认出谁是谁,有一定的自知力。同时呢,也会出现几个弱小的患者拥护一个身强力壮的患者当老大的事情。

最多的时候,整个楼层大概有三十来个患者吧,年龄也是有小有大。在里面呆的时候听到的经常是一些嚎叫、嘶吼,不过可能是因为药物原因,所以声音都不怎么大。见过的最多的状况是目光呆滞、口水四溢,可能也是药物影响。至于自言自语的只是偶尔见到,并不多。

不过即便他们在自言自语,如果你跟他们搭话或者经过他们的话,也还是会有一些反应。

所以你看,在这里面有人在自言自语,有人没有,自言自语的人数也很有限。从这个层面来说,把自言自语当作有精神病的标志确实是不合适的。

而且,在现实社会中看到有自言自语表现的人群,要比在精神病院里见到的多。如果把自言自语当作某个重大问题的标志的话,那可能精神病院得扩建好多倍才可以了。

自言自语是一种表现,是我们观测到的现象。那么现象本身并没不重要,重要的是背后的一些东西,也就是一般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自言自语呢?

曾经有个女孩子,跟我讲了她的故事:

人生的前7年,她一直跟着父母走南闯北,最长的一段时间,是在广州呆了有半年。后来要上学了,父母就把她交给了老家的爷爷奶奶照顾。

一直飘荡没有固定朋友的女孩,身上总是带了点怯生生的,所以即便是在老家,也没有交来什么朋友。每天的生活大概就是,在学校熬时间,放学回家看看书,听听音乐,然后对着天空发呆。

因为从小发育比较快,个头比同龄人高的多,所以在学校的时候总是被同学当作异类,取了一些傻大个、大傻子之类的外号。有时候同学也会三五成群的到她面前奚落她。平时爷爷奶奶也只是顾她的吃穿,所以这些事情一直都放在她的心里。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了好多年,直到父母终于有了足够的资本能够安定下来,于是又把她接了回去。

父母在心里对她还是蛮愧疚的,于是生活在一起之后尽力想要弥补她。只是可能中间断联的时间太久了,父母对她来说依旧很陌生。于她而言,孤独的生活没有改变,只是换了个地方。

是的,之前和父母在一起颠簸的岁月虽然居无定所,但简单快乐。回老家之后,她就好像变成了没有谁真心想要的人,爷爷奶奶只顾吃穿、没有朋友、没有说话的人、没有一起玩的人、没有陪伴的人,孤独、无助、苍白、难过、迷茫都淤积在她的心里。虽然父母的到来改变了她认为父母不要自己的想法,但是温暖依旧没有进入到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世界依旧是黑白的。

后来有一次老师联系家长,让家长到学校一趟。父母以为孩子出什么事情了赶忙过去,结果老师指了指坐在操场边旁若无人的孩子说,她最近经常这样,你们带她去看看医生吧,怪吓人的。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她养成了自言自语的习惯,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这样的习惯。

在她的故事里你看到了什么呢?

会不会和我一样看到:没人陪伴、没人理解、巨大的压力无从诉说、害怕防备周围、敏感不知所措呢。

人终究是社会性动物,这种社会性不是单指我们需要别人、别人需要我们,亦或是团结在一起,我们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而更在于,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来自他人的陪伴、支持、情感满足,同样别人也需要从我们身上获取这些。

每个人都能感觉到我并不是孤独一个人,还有人陪着我、还有人理解我、还有人支持我,从而内心涌现出力量排解淤积的情绪、获得前进的力量、勇敢的面对辛苦的人生。

但这种理想化的模型在现实生活中总是存在一些缺憾,就像这位朋友和很多类似的朋友,他们难以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支撑,或者因为背负的太多,一般的支撑起不到作用。

所以不得不借着自言自语来给自己排解压力、缓解孤独、获得支持理解陪伴,并最终有心力面对迷茫与未知。

这个故事是比较心酸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自言自语都是发生在这样的状况里,它普遍的存在于每个人身上,是我们观察到的一种现象。

就像刚刚提到的:

恋爱的时候我们会出现怎么不说话了,是不是睡着了这样的自言自语;

工作的时候我们也会有领导怎么想的,怎么能这么做,算了,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吧这样的自言自语;

也会有他是不是喜欢别人了,他怎么能喜欢别人呢,明明说最爱的是我,我一定要知道他喜欢的是谁,算了这么个渣男不值得这样的自言自语,亦或是其他非常多形式的自言自语。

从这三个例子中你有没有发现,他们往往是以当前的状况为第一句,接着开始出现一些分析,而后出现一些决断。

在这三个例子中你应该也感受到了,决断后当初的疑惑、不解消除,压力得到了缓解,所以这种模式如果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利于当下的结果,就会带来减压。可如果是我一定要知道他喜欢的是谁、无论怎么样我都要让他承担代价,那么带给我们的就是负面影响。

但是这改变不了的是,它确实有可能带来一定减压的效果,并且也是一种分析形式。同时,在没有人能听我们诉说的时候,自己和自己对话就缓解了这样的尴尬,也收获了一些自己对自己的支持。

从这些角度来说,它是有积极意义的,并且作为一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并不能单纯将这种现象当作是有精神病、有抑郁症、有神经病等的判定标准。它可能存在于一些得病的朋友身上,但这只能说明这种自我对话,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

同时考虑到这种模式本身具备缓解压力、梳理、自我支持等功能,我们反而可以尝试去更多的利用它,展开有意识的自我对话。

像刚刚提到的那位女孩,她的自言自语是无意识的,是基于应对现实需要发展出来的。虽然看起来有些吓人,但是对于她来说,这是支撑她走到现在的一股重要力量。

这既说明了这种模式本身是利大于弊的,同时也说明了我们有可能成为自己的支撑,不需要过太依赖别人的生活。

生活中有这么简单易学、谁都能做到,还会带来这么多积极影响的东西,只因为世俗的误解、电影电视的错误渲染,而让我们给它贴上错误标签,不能善加利用,还真是一场遗憾呢。

但现在,我们已经剥去了贴在它身上的错误标签,看到了它能带给我们的积极作用,就不用担心错过了。

而至于如何利用,我只是列举一个模板给你参考。

描述眼前的事实——你对这件事情有什么感受、看法呢——讲出自己的感受、看法——你现在处于什么状态呢——描述自己的身心状态——你觉得自己的状态与当前事件、自己对事件的看法有什么联系呢——讲出自己的看法——你觉得摆在眼前的问题是什么呢——讲出自己的看法——你觉得自己应该先解决哪些问题呢——讲出自己的看法——你觉得哪些问题是自己有能力解决的呢——讲出自己的看法——了解到这些,你的心情有没有稍微好受点——描述自己的身心状态

重复这个流程,直到自己个人状态有所缓解、对当前的事实有所收获。这种自我对话,可以借助镜子、纸笔、录音等实现,也不拘泥于这几种形式。

每天做一做,你会有神奇的发现的。

感谢你的阅读。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理学丨它被误解为精神病的标志,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