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门》是一部关于“生育”的纪录片,专门讲述产科里发生的各种故事,这些故事有喜也有悲,映出了斑驳不一的人生百态。
从人类整体生命的创造与延续,从我们对人生的期待来说,孩子的孕育、出生原本是一件值得每个人开心和高兴的事情,可是从个体的微观角度来说,有时候,孩子的到来对孕育者本身,对孩子,都未必见得是一件好事。
《生门》的第一集讲述了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带给我们深深地思考:繁衍是人类的本能,但生育也应该是一种“选择”。对孩子、对产妇本人来说,恰当的“点”上孕育与生产,才是“皆大欢喜”的故事,否则很有可能演变成“悲剧”。
怀孕四十周独自一人就医的“刘丽”
第一个故事里的主人公叫“刘丽”,打引号是因为这个名字可能是假的,医院隐瞒一切个人信息。怀孕四十周,孩子没有了生命体征,因为出血三天,医院就诊。
没有家属陪同签字,医生无法给她进行手术,而无论医生怎样劝说,她就是不肯联系家属,并表示自己一个人可以应对。
无奈之下医生只好联系派出所,请警察出面帮助协调下才获得一些信息,说她叫刘丽。刘丽本人签字后,医生进行了手术。
可是她告诉警察的信息也几乎都是不真实的,给的电话号也打不通。这让医生护士都很困惑,不知道这位刘丽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才会导致她在医院就医,一个人手术。
后来护士们观察到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来看刘丽,并管她叫“妈”。这说明,她是一个母亲。
看到刘丽这样固执,屏幕外的我心也一直揪着。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情,自己的生命才是无价的,这样的危机时刻,还要硬着嘴巴照顾自己那点可怜的“面子”,实在是不理智。
有多少人想要留住自己的生命而不得:怀孕五个月就发现自己生病的张丽君,孩子才三岁就身患癌症的闫宏微,她们是那么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可是却抵挡不住病魔的侵袭。
所以当我们有能力为自己也为自己的孩子留得一线生机的时候,还有什么值得我们顾虑的呢?不是应该拼尽一切去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命吗?
老来得子的田大哥
第二个故事里的田大哥48岁才老来得子。他和妻子都是二婚,对这个孩子非常在意,对妻子的情况也很紧张,忙前忙后,把妻子照顾得很周到。孩子出生以后他非常高兴,连忙打电话告诉家里的所有亲戚。
回村以后还跟着老母亲到村里邻居家去发喜糖,邻居都为这位大哥老来得子感到高兴。
弹幕里有些人说是因为生了儿子才这么高兴,我不这么认为,这位大哥之前也说过,姑娘儿子都好,他都喜欢。
这个小生命的诞生给他的家庭注入一股强劲的活力,这位大哥看起来仿佛年轻了十岁。
我更愿意把他的高兴看做是对新生命的欢喜,因为新生命就代表着未来的希望,代表着人生路途的光亮。
人类的生育是为了繁衍也是为了超越。这位大哥说自己一辈子很辛苦,就希望孩子能够好好读书,将来能够过得比自己好,不要再这么辛苦,这何尝不是每一位做父母的对自己孩子的希冀。
对大部分的人来说,没有生育、没有延续就意味着人生终点的断层。《寻梦环游记》里说,死亡不是终点,被人遗忘才是。想着自己身后有人惦记,也许就是我们克服对死亡的恐惧的一剂良方。
身患精神疾病怀孕三十周的胡敏
第三个故事里的主人公胡敏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怀有双胞胎,其中一个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医生想给她进行手术,需要先抽血做检查,可是胡敏怎么也不肯也不配合,无论医生怎么劝说,她只是摇头。
医院的是她的婆婆,据她婆婆说,她的娘家人完全不管她,也不接电话,医院看她。
而根据婆婆的描述,胡敏的丈夫身体也有问题,医院。
协调到后来始终没有办法给胡敏做检查,只好出院。
不知道胡敏的孩子后来能否顺利出生,但我知道的是,即使是顺利出生,这个孩子也注定不会幸福。他(她)从刚一出生起就在一个有缺陷的家庭,没有“真正”的爸爸妈妈,因为他(她)的爸爸妈妈连自己都没法料理,何况是照顾一个幼小的生命。
在这里,我们没有看到第二个故事里田大哥那种期盼新生命的喜悦,只看到“繁衍”本能地“愚昧”。
像胡敏这样的女性,是不具备生育条件的,更何况丈夫也是一个不健全的人,这样的两个人肯定不是自身有这样的“生育”意愿,这是在上一辈狭隘的“传宗接代”思想裹挟之下产生的悲剧。
如果不具备生、养的条件,毫不负责地将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就是对孩子的伤害,对自己的伤害。
我们的社会进步到今天,已经有很多人意识到“生育质量”的问题,很多人在没有办法给孩子提供良好养育环境的时候会选择“不生”或者“少生”,可是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仍然有些不具备生育条件的女性失去了这样的“选择权”。
“生育自由”不仅是我想生就生,更应该是我不想生就不生。
如果没有这样的选择权,也就意味着没有真正的“生育自由”。
尽管生育可以帮助我们延续基因,抵抗对人生终点的恐惧,但从我们自己的人生意义上来说,怎样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任,为孩子的人生负责任,也是需要我们需要慎重思考的命题。
不管是因为生理原因还是精神原因不能够生育,我们都应该给予这样的女性或者男性更多的包容和理解,也对那些不具备条件非要生育的人尽量劝阻,这一切不仅是为了世界上不再多一个无法尽责的“父母”,也是为了少一个不幸的孩子。
写在后面:
产房里每天都会上演不一样的人生百态,这些故事或悲或喜。
“生育”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随着文明的进步,我们希望生育不仅仅停留在“本能”的阶段,它也可以成为一种个人的选择,从而让我们可以理性避免悲剧,获得更有质量的人生。
我是
家庭早教喜仔麻麻,二胎宝妈专注于家庭教育及儿童早期发展,欢迎